今天我们日常用的这些茶具,青瓷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品种,青釉能给人带来非常淡雅含蓄的美感,同时它也代表了东方文明内敛的品格和格调,因此我们在玩一些当代的优秀的茶道具的时候,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下在它的身上所汲取的古代瓷器的营养和元素,一说起青瓷可能大家首先会想起龙泉青瓷,实际青瓷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就像中国瓷器的母亲就像一棵大树,它的根部所吸收的营养就是我们古老的文明,而它的主干就是越窑青瓷。
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一下越窑的历史,共同来欣赏一下他的千年之美,为什么说越窑是大树主干呢?第一它的历史非常长,从东汉到南宋末年,烧造了有1000年的历史,历代的文化审美都赋予在越窑的发展上,第二就是越窑的烧造范围也非常的广,越窑得名于古越国或者唐代的越州,也就是今天的浙江宁波绍兴这一带,烧造的窑址非常多,第三就是越窑的风格对于后来瓷器的影响也很深,宋代大多数瓷器也是越窑这棵树上所开花结果,早期的越窑因为技术原因非常的粗糙,釉色也并不青翠。
我们可以看到唐代以前的越窑釉很薄,而且干涩没有光泽,但是已经有非常丰富的造型和纹饰,植物和动物的元素运用很多,多数也都是民间所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质量不断的提高,纹饰也非常的繁复,逐渐就从民用走向了上层,慢慢代替了青铜器成为主流,越窑的巅峰是在唐代到五代时期,我们都知道唐代非常的富足鼎盛,因此这个时期的越窑水平也就发展得非常高,而且诞生了越窑最高水平的秘色瓷。
釉面开创了呈现玉质般的效果,这点后来的汝窑也继承了这个特点,越窑的釉色青翠动人,诗人陆龟蒙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茶圣陆羽也因为越窑似玉,所以极力的推崇越窑茶器,风格上它剔除了繁复,提炼的非常简约大气,如果说宋代的简是朴素是淡雅,唐代的简就是自信是大雅,这种大雅不仅是釉色的动人还有制瓷匠人高超熟练的塑形手法,让越窑的形体,比例,骨架都非常的准确。
既有金银器的生涩刚毅,又有瓷器的柔美,当然也有细线划花或者刻花,浮雕等纹饰的越窑,比如这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龙纹碗,不论它的釉色形体纹饰都非常的精美漂亮,越窑发展到了两宋逐渐因为资源的枯竭所下降,衰落乃至消亡,但是越窑的文化,审美,技艺的营养也同时输送给了宋代的其它窑口,开花结果出了比如汝窑,官窑,哥窑乃至龙泉青瓷等这些世人熟知的辉煌窑口,正所谓千年之后的凤凰涅槃,而如今一些好的陶艺家也一样能够理解和吸收它的营养,展现在我们的茶具上来继续延续它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