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釉里红十窑九不成,青花釉里红有多难烧,在景德镇混得久的人应该体会到了一窑的青花釉里红竟没挑出来一件标准品,最后只能全部销毁处理,满脸写着两个字心疼,今天来分享青花釉里红这个难上加难的工艺,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顾名思义是由青花和釉里红两大工艺相结合的一种釉下彩瓷器,无论是古瓷还是现代创新此,青花釉里红所呈现的画面都极具变化美感,或浓妆淡抹,或写实写意。
青花与釉里红互为渗透,浑然一体,既保留青花青翠素雅的特点,又有着釉里红瑰丽热烈的特色,集素雅与艳丽于一身,散发出独有的魅力,了解市场的人都知道景德镇目前称得上茶器价格天花板的是来自春风祥玉的一只杯子价值30多万,它就属于青花釉里红,而其它各大品牌窑口的青花釉里红产品只有一个字非常贵,为什么青花釉里红能卖这么贵呢?看碎瓷片这些失败品可以告诉你答案。
青花釉里红烧制难度巨大,在瓷器烧制过程中两种工艺的组合并不是简单的1+1数学问题,尤其这两者是青花和釉里红,青花和釉里红两者对窑温和气氛要求不完全相同,很多时候青花烧得好看,但釉里红就可能变成釉里灰,釉里红烧的好看,青花发色就又灰了,其中釉里红最是敏感,釉里红的工艺原理是以铜为着色剂,按图案纹样绘制在陶瓷坯体的表面,再罩上一层透明釉,最后入窑经1250到1280℃高温烧制而成,大家记住这个温度1250到1280℃,铜是出了名的敏感,炉中火候稍有欠缺颜色就不够纯粹,不是偏黑就是偏灰,火候稍过,铜离子又从釉层中溢出,或出现飞红,或干脆褐色。
要想制出一件品相优秀的釉里红温差允许的差额大概在10度,在古代这一点温差是非常难控制的,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窑工才能看出来,但是青花的理想发色温度大约在1300度左右,所以兼顾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温区非常非常窄,要将这两种颜色较好的呈现在同一器物上,就要掌握住同时满足两者要求的那一团细微的火,难度更是呈几何上涨,自古以来青花釉里红都非常难烧,你要非得较真,甚至历史上真正烧的好的青花釉里红都不多,大家看元朝的青花釉里红,青花釉色青白偏浑浊,釉里红呈色偏灰,有明显的晕散和烧飞现象。
再看明初的青花釉里红,青花发色多呈灰黑,釉里红虽颜色纯正,但线条外缘大多还是有晕散,那什么时候烧得好呢?雍乾时期随着青花釉里红烧造技术日臻成熟,那时的作品更能熟练掌握画面呈现效果,也就是说想要画面晕染流动就能做到晕染流动,想要画面清晰细致就能做到清晰细致,掌控力极强,即便是制瓷工艺相当成熟的现代,想要完美的表达青花釉里红还是困难,不可控对顶尖手工艺人来说仍旧是一个技术难点,最能考验匠人熟练运用土与火的能力,也正因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变相提高了烧制成本,这也是目前景德镇青花釉里红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当代很多窑口的青花釉里红也烧得很不错,比如春风祥玉,兼并仿古与创新,让釉里红发红在青花中呈现出恰到好处的感觉,比如余寅窑水墨画般的山水渲染,以釉里红点缀,画面层次分明,具有意境美,又比如和然窑,做到了颜色的多样性,虽烧成稳定性较前面几家稍微差点,但性价比超高,再比如前段时间一直在说的二亭,做到既能清晰可人,也能晕散古味,张弛有度,上面举了4家窑口,大家可以看到窑口对青花釉里红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又清晰的,有晕散感的,又当作点缀的,是作为主体的,但只有一点是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