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信息
藏 品:清乾隆 青花「春耕图」福寿如意大抱月瓶
編 號:1815
起拍價:
成交價:RMB 69,000,000
規 格:高59cm
拍賣時間:2021-01-01
拍賣公司:华艺国际
藏品描述
抱月瓶因腹圆若满月而得名,又叫“福寿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时期流行于西夏的陶制马挂瓶,左右双系,用来挂在马鞍旁边,极富民族特色。明洪武时以青花为装饰,结合抱月瓶自身独特风格,将色彩与器形完美融于一体,并于永乐时期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承袭模仿的对象,并于乾隆时期的达到极致。据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仿烧抱月瓶,其最早记录在乾隆二年,该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之“记事档”载,乾隆二年十月十三日,乾隆皇帝在谕旨江西御窑厂仿烧一大批名窑古瓷时,专门吩咐唐英“再将小些宝月瓶、马挂瓶各样釉水花样烧造”、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的“宣窑青花放大马挂瓶”等烧造记载(参见《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烧造磁器处》),本次华艺春拍呈现的这尊高达六十公分的青花“春耕图”福寿如意抱月瓶则为此品类中最大者。
本品承前朝之遗风,造型高雅隽美,青花呈色艳丽,釉色莹润,纹饰线条流畅,充分展示了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所形容:“至乾隆,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气势恢宏雄伟,古雅端庄。瓶撇口,束颈,扁圆腹,椭圆形圈足。抱月瓶腹部两面开光,一面画《耕织图·耕部》之二“耕”:图中农夫赶牛犁地;另一面绘《耕织图·耕部》之三“耙耨”:牛拉长方形耙,农夫身穿斗笠、蓑衣,拿着牛鞭站在耙上,冒雨驱牛耙地。画中农夫均站立在梧桐树下,不远处群山与农舍若隐若现。图中村落风景,田家劳作,曲尽其致。画法极重工笔各传统精妙手法,构图由远而近,由大到小,将虚实透视空间处置得恰如其分,是工笔绘画的绝佳作品。肩处饰对称倒垂蝙蝠如意耳,边框环饰规整的缠枝牡丹纹,有盛世富贵之意;这些蝠纹与蝠耳俱上下倒垂,喻指“福到”。瓶耳下方各绘莲花一朵,花下所悬饰物样式繁复,如意耳结合了“寿”字与“钟罄”合指福寿如意、吉庆有余。
中国结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记事。《周易注》载:“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在远古的华复土地.“结”就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结,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文明始于“结绳”。上古人类“结绳”而摆脱矇昧,而且“结绳”还是文字出现的契机。《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即是证明。后来的历史演变中,“结绳”的原始功能消失殆尽,审美内涵取而代之。作为一种装饰艺术,结始于唐宋时代。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命名,赋予它十分丰富的内涵。比如方胜结、如意结、双鱼结、龙凤结等等。“交丝结龙凤,错多织云霞。一寸同心缕,千年长命花。”在明清诗人的诗句中,结艺已经到了“织云霞”的地步,足见结在当时流行的盛况。
值得注意的是,画作多处摹自当时深得乾隆皇帝喜爱的西洋画师郎世宁所创的新体画。画中梧桐一改传统国画的线条表现手法,运用素描和明暗效果使梧桐树皮 具有强烈的凹凸立体感,树叶向背、老嫩 差异得以准确表现。远山与阡陌也以光影明暗逐渐过渡的手法体现,水牛毛发与肌 肉质感均以极细之笔触反复点涂轻画,情态之写实传神,叹为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