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盌

  提示:點擊我可以放大
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盌

拍卖信息

藏 品: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千叶莲纹盌

編 號:2988

起拍價:

成交價:HKD 87,200,000

規 格:D:11cm

拍賣時間:2019-11-27

拍賣公司:香港佳士得

藏品描述

珐琅彩瓷,又称瓷胎画珐琅,是指一批数量极少、以珐琅材料在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并烧成于清宫的瓷器,首见于康熙一朝。
 
珐琅彩作为釉上彩的崭新品种,与中国传统釉上彩料性质迥异。珐琅是一种烧成后成玻璃物质的彩料,不同颜料可互相混融、使调色盘大增,并可层层堆叠,营造出如油画般的肌理感及视觉效果。珐琅料烧成后具有莹润、通透的特质,颜色可鲜亮可柔和,是瓷胎上作画的绝佳颜料选择。
 
画珐琅工艺首见于十五世纪欧洲金属器上。康熙皇帝在晚年透过欧洲传教士传入的礼物,首次接触西洋画珐琅艺术,并产生浓厚兴趣,更在清宫内设立珐琅作坊,让西洋珐琅艺师训练中国工匠。经过数年实验性阶段,康熙朝最后数年宫廷画珐琅工艺臻至成熟,并研发出首创于中国的瓷胎画珐琅。康熙一朝为珐琅彩瓷的创烧朝,在珐琅颜料上以及瓷胎绘画上都有创新,意义深远。
 
根据清宫造办处活计文件的记录,珐琅彩瓷自创烧始便受到皇帝的重视,制作上精益求精:素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运往清宫后由宫廷画师绘制图案,再由造办处珐琅匠师描绘于瓷器上,入窑烧造。
 
传世珐琅彩瓷大多为清宫秘藏,只属皇帝拥有,极少流传宫外。至民国初年紫禁城开放后,外界才得以窥探珐琅彩真面目,旋即成为藏家鉴赏追逐的目标。画珐琅的制作至康熙晚年才臻至成熟。从器型和珐琅料的烧制效果来看,这次拍卖的珐琅彩千叶莲盌让我们判定其为康熙晚期成功烧制的珐琅彩瓷范例,为康熙珐琅彩中巅峰之作。
 
首先,这只盌的器型有别于康熙时期常见的大盌,更加精致、轻盈,与雍正时期的盌的造型更为接近。其次,盌身上出现的胭脂红、白、黄三种珐琅料均为康熙朝晚期清宫成功配制的新颜料。
 
另外,此盌的珐琅料绘制在上过釉的素胎上,且珐琅料发色艳丽、质地均匀,代表了康熙朝画珐琅成熟时期的制作工艺所能达到的精湛效果。盌上所绘并非普通的莲花,而是罕见的千瓣莲,当中两株属一茎二花的并蒂莲。这种莲花产自蒙古地区的敖汉旗,故又被称作「敖汉莲」。
 
康熙帝对风姿绰约千叶莲青眼有加,曾多次题诗咏之,在位最后一年(即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 年)曾命工擅花鸟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蒋廷锡(公元1669 至1732 年)作《敖汉千叶莲》轴。此画被康熙帝大为赞赏,并着臣子题诗志之。
 
从绘画技法的角度讲,此盌的装饰纹饰与蒋廷锡在《敖汉千叶莲图》中的莲花,特别是画中左侧的那朵花瓣层迭丰盈的粉红并蒂莲花极为相似,应受后者启发所绘。本拍品烧造于康熙晚期,所以画瓷师很可能曾师法蒋氏画作,甚或是皇上授意为之,由此看来,此盌当可断代为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