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1766年)
一、人物简介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年—1766年),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画家,意大利米兰人。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传教,随即入皇宫任宫廷画家,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50多年,并参加了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为清代宫廷十大画家之一。
郎世宁擅长绘骏马、人物肖像、花卉走兽,风格上强调将西方绘画手法与传统中国笔墨相融合,受到皇帝的喜爱,也极大地影响了康熙之后的清代宫廷绘画和审美趣味。其主要作品有《十骏犬图》《百骏图》《乾隆大阅图》《瑞谷图》《花鸟图》《百子图》《聚瑞图》《仙萼长春图册》《心写治平图》(《乾隆帝后妃嫔图卷》)等。
二、主要成就
创意探索新体画
郎世宁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于大胆探索西画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画法、新格体,堪称郎世宁新体画。郎世宁来到中国后仔细研习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他画的中国画具有坚实的写实功力,流畅地道的墨线,一丝不苟的层层晕染,外加无法效仿的颜色运用,中西合璧,焕然一新。并且以其独创的新画体博得了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郎世宁作品
从现存的郎世宁亲笔画迹来看,它既有欧洲油画如实反映现实的艺术概括,又有中国传统绘画之笔墨趣味,确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在雍正二年(1724年)所绘为雍正祝寿的《嵩献英芝图》中,充分展示了郎世宁的西画功底。此图造型准确、精细,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图中物象具有比较强烈的凹凸立体感。弯曲盘旋的松树枝叶掩映,树皮斑驳,居中挺立的白鹰则极为突出,羽毛的质感很强,呼之欲出。中国画并不仅是将山水动植物当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赋予所绘对象某种喻意。图中所绘苍松、雄鹰、灵芝、山石、流水,在中国文化中多寓意强健、长寿和吉祥。在色彩上,鹰白、松绿、芝棕红、土坡绛色和藤萝花粉紫,也是不同于中国传统的郎世宁风格的鲜明、绚丽和浓重。郎世宁以严谨扎实的写实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绘画特色,以及作品整体上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确立了自己在宫廷画师中的地位。
传播焦点透视画
焦点透视画,是产生于欧洲的一个画种,它运用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为的是在平面的画幅上更真实地表现出自然界立体状貌。这种与中国传统技法迥异的绘画方法也随欧洲传教士进入了清朝内廷,郎世宁对于这一绘画方法的传播起了极为主要的作用。当时的朝廷,也积极组织人员向郎世宁学习绘画技艺。雍正年间学者年希尧在郎世宁的帮助下,在中国首次出版了介绍西画焦点透视法的专著《视学》,序言中特别说明曾受益于翰林院画院的“郎学士”。
参与圆明园设计

郎世宁绘圆明园铜版画
乾隆年间,朝廷修建圆明园为夏宫,郎世宁又秉旨设计规划。乾隆命郎世宁起草建筑图样,告诉他说:“就采用欧夷的样式吧。”从那些带有巍峨壮丽巴洛克风格的蓝图中,可以见到建筑上的主要旨趣,大理石圆柱以及意大利式豪华富丽的螺旋形柱头装饰。不过,屋顶上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用兽形装饰的飞檐,却是中国传统式样。
郎世宁并参与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 除了作画外,还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参与了圆明园内长春园欧洲式样建筑物(俗称西洋楼)的设计和施工,并亲手设计了著名的十二兽首铜像。大概就在郎世宁为修建长春园工作期间,他一度担任过掌管皇家园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职务,官职为正三品。
着力蒙古人物画

郎世宁《百骏图》局部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百余年间,清朝中央政权与西北蒙古族各部和维吾尔族回部争战频繁,终于在乾隆中期平定了蒙古族厄鲁特部和回部的叛乱,使得西北的边境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为此,乾隆皇帝在宫廷画家中挑选了以郎世宁为首的中外画家,创作了一系列史诗般的画幅。
乾隆十九年(1754年),厄鲁特蒙古族的杜尔伯特部首领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孟克(合称为三车凌)以及厄鲁特蒙古族的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相继归顺清朝,乾隆皇帝特地在承德的热河行宫避暑山庄举行盛大仪式表示庆贺。时六十六岁的郎世宁和另外两位欧洲传教士画家王致诚(法国)、艾启蒙(捷克)等一起,赶赴承德,画了一批蒙古族归顺首领的油画人物半身肖像。后来又根据此行搜集的素材,郎世宁和其他中外画家共同完成了两幅大型的历史画乾隆《万树园赐宴图》横幅(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和乾隆《马术图》横幅。这两幅画完成之后,张贴在避暑山庄卷阿胜境殿的东西墙上。郎世宁描绘这一主题的绘画作品还有《清郎世宁画阿玉锡持矛汤寇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玛瑺斫阵图》卷(有两幅,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收藏)《哈萨克贡马图》卷(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等。
制作中国铜版画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铜版画)
铜版画是欧洲版画的一个品种,距今已经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因其所用的底版以金属材料铜为主,故称之为铜版画。铜版画的制作要求精致细腻,故耗费人力物力较多,在欧洲也被视为名贵艺术品。铜版画在康熙年间传入中国。而乾隆时由郎世宁为主创作的《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则是铜版画的佳作。这些画幅是根据郎世宁等人所传授的铜版画技法而制作的,可以视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
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开始,郎世宁和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一起为铜版组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册(又称《乾隆平定西域战图》册,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很多博物馆中均有收藏)绘制图稿。铜版画草稿主要是由郎世宁负责,他画了其中的若干幅,还用拉丁文和法文写了具体说明。十六幅画稿分批运抵法国,由法国七位雕版名手分别制作。雕版印制工作共进行了7年之久。到乾隆三十八年,两百张印成的画,连同原图稿及铜版原版,才全部运回中国,历时十一年。当看到画作成品时,乾隆皇帝相当满意。 [11]遗憾的是当这套铜版组画从法国运回中国时,郎世宁因病去世了。
后来清朝宫廷仿照《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绘刻了一系列表现征战场面的铜版组画,这些画幅是由清宫内供职的中国画家制作的,它们成为中国最早的铜版画作品。
三、历史评价

《百子图》(局部)
新华网:他精于肖像、花鸟、走兽,尤工画马,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百骏图》长卷巨制,这些作品皆运用西洋技法,注重物象写生与焦点透视,表现中国传统审美观与祥瑞思想。乾隆时期,郎世宁运用中国传统纸、绢、颜料、毛笔,并与如意馆内的中国画家合作,共同创造出“中西合璧”的院画新体,题材涵括帝后肖像、奇花异卉、珍禽走兽、重要庆典活动等。
光明网:郎世宁的绘画风格是以扎实的造型功底、严谨的解剖知识为基础的。他笔下的十骏,体量饱满,毛色纯净,更为难得的是不仅形态极其写实,而且恰当地表现出了每匹骏马的神态性格。应该说,在形神兼备上,中西方绘画有着共同的追求。
乾隆:入值内廷,颇著勤慎。
顾乐渠(国家注册鉴定师):在康雍乾之时他的画风很独特,这种画风融中西画法为一炉,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的画种,有人将其称作为郎世宁新体画。这种画风让人耳目一新,笔墨纸砚都是中国的,但造型的准确、物象的比例、焦点透视、色彩的冷暖明暗如同西画。
《清史稿》:凡名马,珍禽,异草。辄命图之,无不栩栩如生。设色奇丽,非秉贞等所及。
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序》):郎世宁乃出西法,他日当有合中西而成大家者,日本已力讲之,当以郎世宁为太祖矣。……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
人民网(《郎世宁艺术简历》):郎世宁在宫廷内作画,获得了许多荣耀,不但超过了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而且令众多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也无法望其项背。
中国社会科学院(《意大利画家郎世宁的中国画欣赏》):在表现技法上,他充分发挥了欧洲绘画注重明暗及透视的特点,以工致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鸟的质感,呈现出与传统的中国花鸟画迥然不同的艺术风貌。
四、主要作品
1、帝后肖像:帝后全身朝服像
2、帝后肖像:帝后半身朝服像
3、帝后肖像:帝王生活(说明:涉及历史事件的被归类为纪实类绘画,未列其中。)
4、帝王世家
5、花鸟走兽画:飞禽类
6、花鸟走兽画:骏马类
7、花鸟走兽画:异兽类
8、植物写生画
9、山水画
10、纪实类绘画
11、纪实类绘画
12、油画扇画
13、铜版画底稿
14、贴落
1、帝后肖像:帝后全身朝服像
名称
|
类型
|
大小(单位:厘米)
|
---|---|---|
乾隆皇帝朝服像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纵217,横142
|
孝贤纯皇后朝服像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纵194.8,横116.2
|
慧贤皇贵妃朝服像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纵196,横123
|
纯惠皇贵妃朝服像
|
私人藏
|
纵198,横123
|
崇庆皇太后朝服像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纵229,横140
|
2、帝后肖像:帝后半身朝服像
名称
|
类型
|
收藏
|
大小(单位:厘米)
|
---|---|---|---|
崇庆皇太后半身朝服像
|
屏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半身朝服像
|
屏
|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
|
乾隆皇帝半身戎装像
|
屏
|
法国多勒市美术馆藏
|
|
孝贤皇后半身朝服像
|
屏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慧贤贵妃半身朝服像
|
屏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纯惠贵妃半身朝服像
|
屏
|
私人藏
|
纵54.5,横41.5
|
令妃半身朝服像
|
屏
|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
|
嘉妃半身朝服像
|
屏
|
法国多勒市美术馆藏
|
|
舒妃半身朝服像
|
屏
|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
|
庆嫔半身朝服像
|
屏
|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
|
婉嫔半身朝服像
|
屏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心写治平图
|
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
3、帝后肖像:帝王生活(说明:涉及历史事件的被归类为纪实类绘画,未列其中。)
名称
|
类型
|
收藏
|
大小(单位:厘米)
|
---|---|---|---|
弘历采芝图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弘历观画图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平安春信图
|
轴(绢本)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平安春信图
|
轴(纸本)
|
私人藏
|
|
乾隆帝岁朝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弘历雪景行乐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岁朝行乐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元宵行乐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弘历古装行乐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帝写字像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纵100.2,横95.7
|
乾隆帝妃古装像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纵101,横97.2
|
弘历观荷抚琴图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4、帝王世家
名称
|
类型
|
收藏
|
---|---|---|
果亲王允礼骑马像
|
册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5、花鸟走兽画:飞禽类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
嵩献英芝图
|
轴
|
雍正二年(1724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白鹘图
|
轴
|
乾隆十六年(1751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白鹰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玉花鹰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白海青图
|
轴
|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花阴双鹤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松鹤图(合画)
|
轴
|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
|
六鹤同春图
|
轴
|
国家博物馆藏
|
|
锦春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孔雀开屏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松鸟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花鸟图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6、花鸟走兽画:骏马类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
爱乌罕四骏图
|
卷
|
1764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八骏图
|
卷
|
江西博物馆藏
|
|
八骏图
|
轴
|
清雍正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云锦呈才图
|
轴
|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百骏图(稿本)
|
卷
|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
|
百骏图
|
卷
|
雍正六年(1728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郊原牧马图
|
卷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春郊阅骏图
|
卷
|
日本京都藤井友邻馆藏
|
|
柳荫双骏图
|
轴
|
江苏镇江博物馆藏
|
|
马图(六幅)
|
上海博物馆藏
|
||
阅骏图(合画)
|
屏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奔霄骢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赤花鹰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薾云驶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霹雳骧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狮子玉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雪点雕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自在驈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英骥子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万吉骦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阚虎骝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红玉座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如意骢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十骏图之大宛骝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7、花鸟走兽画:异兽类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大小(单位:厘米)
|
---|---|---|---|---|
花底仙尨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竹荫西狑图
|
轴
|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
||
交趾果然图
|
轴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瑞狍图
|
轴
|
乾隆十六年(1751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鱼藻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白猿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青羊图
|
轴
|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青羊图
|
轴
|
美国私人藏
|
||
松石羚羊图
|
轴
|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
||
东海驯鹿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开泰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秋林群鹿图
|
轴
|
私人藏
|
纵121,横64.7
|
|
苹野秋鸣图
|
轴
|
私人藏
|
纵72.1,横30.8
|
|
十骏犬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8、植物写生画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
聚瑞图
|
轴
|
雍正元年(1723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聚瑞图
|
轴
|
雍正三年(1725年)
|
上海博物馆藏
|
午瑞图
|
轴
|
雍正十年(1732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池莲双瑞图
|
轴
|
私人藏
|
|
瓶花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洋菊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海西知时草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万寿长春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瑞谷图
|
图卷
|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
|
四季花卉
|
棋盘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花鸟图
|
册
|
清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仙萼长春图
|
册
|
清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9、山水画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
海天旭日图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山水图
|
轴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百子图
|
图卷
|
康熙帝五十四年
|
私人藏
|
羊城夜市图
|
轴
|
乾隆元年
|
美国斯坦福大学美术馆藏
|
10、纪实类绘画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
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
卷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哈萨克贡马图
|
卷
|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
|
准噶尔贡马图
|
卷
|
法国巴黎人类学博物馆藏
|
|
玛瑺斫阵图
|
卷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玛瑺斫阵图
|
卷
|
德国柏林东亚美术馆藏
|
|
乾隆皇帝大阅图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射猎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围猎聚餐图(合画)
|
轴
|
乾隆十四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弘历逐鹿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挟矢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落雁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弋凫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射狼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刺虎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殪熊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观马术图(合画)
|
轴
|
乾隆二十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万树园赐宴图(合画)
|
轴
|
乾隆二十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丛薄行诗意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塞宴四事图(合画)
|
卷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哨鹿图(合画)
|
轴
|
乾隆六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木兰图(合画)
|
卷
|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
|
亲蚕图1-4(合画)
|
卷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11、纪实类绘画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
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
卷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哈萨克贡马图
|
卷
|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
|
准噶尔贡马图
|
卷
|
法国巴黎人类学博物馆藏
|
|
玛瑺斫阵图
|
卷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大阅图
|
绢本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射猎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围猎聚餐图(合画)
|
轴
|
乾隆十四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弘历逐鹿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挟矢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落雁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弋凫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射狼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刺虎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皇帝殪熊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乾隆观马术图(合画)
|
轴
|
乾隆二十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万树园赐宴图(合画)
|
轴
|
乾隆二十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丛薄行诗意图(合画)
|
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塞宴四事图(合画)
|
卷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哨鹿图(合画)
|
轴
|
乾隆六年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木兰图(合画 ,1-4卷)
|
卷
|
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藏
|
|
亲蚕图(合画,1-4卷)
|
诣坛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12、油画扇画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
太师少师图
|
油画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
香妃戎装像
|
油画
|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扇面(合画)
|
油画
|
乾隆二十五年
|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
|
扇面(合画)
|
油画
|
美国明尼苏达州国家艺术馆
|
13、铜版画底稿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
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底稿
|
铜版画(十六幅)
|
清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14、贴落
名称
|
类型
|
时间
|
收藏
|
---|---|---|---|
乾隆观孔雀开屏(合画)
|
贴落
|
清朝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乾隆帝妃与嘉庆帝幼年像轴(合画)
|
贴落
|
清朝
|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平安春信图
|
贴落
|
清朝
|
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
|
五、后世纪念

郎世宁墓
郎世宁墓
郎世宁墓位于北京西城区车公庄大街6号(北营房北街马尾沟教堂),北京行政学院内欧洲传教士墓地内 (即利玛窦和外国传教士墓地,又名滕公栅栏墓地,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按照光绪二十九年修葺的样式予以重新修复。墓碑上刻着皇帝旨谕:“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奉:西洋人郎世宁自康熙年间入值内廷,颇著勤慎,曾赏给三品顶戴。今患病溘逝,念其行走年久,齿近八旬,著照戴进贤之例,加恩给予侍郎衔,并赏给内务府银叁佰两料理丧事,以示优恤。钦此。”墓碑的正中下方为汉字:“耶稣会士郎公之墓”,左边为拉丁文的墓志。
上篇:马克·夏卡尔(俄国画家)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