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鉴定是一门综合的学问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循序渐进的实践积累这两方面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初学者一定要从低档钱币入手目前市场上最普通的北宋钱币、清朝钱币才几元一枚,普通的汉代五株钱也不超过元一枚, 这类钱币很少去做假。初学者可花很少的代价买来做“教材”。先熟悉每个时代钱币的制作风格对铜质、形制、铸造方法、文字风格进行对比。
比如汉五铢是青铜范铸,文字是小篆,清钱是黄铜, 用母钱翻砂铸造,文字基本上是楷书等等,还要了解不同的地域、土壤、湿度条件对入土的钱币(俗称生坑)所带来的锈蚀状态,以及世代相传经过多年的佩带、玩赏(俗称熟坑)后对钱币造成的自然磨损状况和钱币表面的特征。比如生坑钱币在北方干燥条件下出土的多为硬度相当高的红斑绿锈,在南方土壤水分充足条件下出土的则多为黑色锈(俗称黑漆古)或翠绿色锈;而传世的熟坑钱的表面氧化层往往形成温润发亮的效果(俗称包浆);熟坑钱由于长时间的佩带、玩赏穿口及表面、边缘也会形成自然的磨损和磕痕。
古钱币
鉴定钱币的真伪还要了解伪品的特点和制假手段。从目前所见中、高档钱币基本上都有伪品出现, 伪品有直接用真品翻砂铸造的,有用低档钱币经过改刻、挖补、拼合而成的,也有干脆是臆造的。为模仿真品的锈色制假者有用化学方法腐蚀的、有用胶将真锈粘上的, 也有先用火煅烧再浸以盐酸或醋酸, 埋入土中一年半载,以作成红斑绿锈。但无论何种手段做的伪品均有破绽,只要对照真品细心揣摩就能发现。这样经过日积月累, 眼力就会不断提高了。
学习鉴定钱币还要多读书, 尽可能多地掌握鉴定知识,学会融会贯通才能对一枚钱币进行多方位的综合判断,要多向专家、高手请教,吸取人家的经验,经过反复实践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钱币相对于其他收藏品来说保管起来较容易, 普通钱币最方便的是放在钱币收藏册中,收藏品市场中有不同尺寸的钱币册页,可以根据所收藏钱币的大小进行购买。高档钱币最好单独用锦匣盛放, 以免磕碰。
一般来说即使生坑钱币也尽保持其出土状态为好, 除非锈蚀已经掩盖了字口可做适当的除锈, 但一定要小心不可伤及钱体。只有一种浅绿色的呈粉状的有害锈一定要去除,否则它会不断侵蚀钱体。对于这种锈目前的办法是先用小刀慢慢刮除,再用一种特殊药水涂抹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