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屺瞻《雨过青山》
1988年作 纸本设色 镜心
款识:戊辰新春于上海朱屺瞻。
题跋:朱屺瞻先生晚岁泼墨泼彩佳制。丙申之冬戈父萧平书。
钤印:朱屺瞻
规格:67×134cm
备注:萧平题诗堂
朱屺瞻先生(1892-1996)从八岁起开始学画,一生对艺术追求近一个世纪。他在《癖斯居画谭》里说“多年来,余总以‘独’,‘力’,‘简’三字自求。‘独’者,即忠于自己的面目,不依门户;‘力’者,凝神静气,奋笔挥洒,也蕴涵作者的思想深度,即‘心力’;‘简’者,即画面练洁,简约,不受世俗束缚,不执着,不粘带”突击作品的“灵合”,“透脱”。体现显示永不疲倦的追求精神,先生那谦和,豁达,勤奋的美德是世所公认的。
朱屺瞻有时先涂大块色,再勾线条,有时先勾线条,后加色块,有时混合用之。各种技巧都可灵活运用,不必拘于一法。无论山水花卉,最难用“点”。点比线难,点要适得其所,恰到好处,点要有力。中国画中,惟点最难,“画龙点睛”,靠点传神也。点须恰到好处,在一幅画上,多点,少点,点在哪里,都有讲究,运用得当,可以把画的神韵揭出来,抖搂醒目。
此幅朱屺瞻先生力作,带有现代观念的山水画,运用了墨迹和肌理。这幅画在第一遍颜色冲洗过后可出现很多画面的可能,现在这幅湿气纵横的山水画靠的是巧妙的虚实对比手法,整幅画面基本上保留了所有的色墨沉淀后的肌理效果。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写实的小房子,在这几间棱角分明的屋顶的衬托下,使这片朦胧的绿色,变成了森林;虚实在这里尽得妙用,也就是因为这几间棱角分明的房子,最上面的一块色块变成了雾蒙蒙云雾中的山顶;色块后面的白也变成了大片的天空,好像是天空轻轻地映出轮廓模糊的山头。虚和实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