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笔先之机 研象外之趣

 書畫     |     来源  千祝文化网    |    2023-03-31 16:31

  北京画院藏清代任熏作品《花鸟图册》(八开),纸本设色,署“甲申(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五十岁)恰受轩”,作品画心尺寸为纵24.5厘米,横39厘米。北京画院自建院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艺术品收藏,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沉淀,目前已经有了数量可观的藏品,其中古代作品收藏得益于最初进入画院的一批深谙传统的著名老画家,如胡佩衡、秦仲文、关松房、惠孝同、周元亮、周怀民、吴光宇、郭传璋等。他们对传统艺术高度重视,并且具有敏锐的收藏意识,在1956年至1964年期间,帮助画院购买了一批重要作品,北京画院藏古代书画作品基本上为这个时期从宝古斋、墨缘阁、西单商场特艺公司等购入而来。这件清代任熏作品《花鸟图册》(八开)便是1960年9月12日购于宝古斋,当时购入价格为2400元。劳继雄著《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中记录1983年10月28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对北京画院藏清代任熏《花鸟图册》(八开)的鉴定意见为:真迹。


 

  任熏,字舜琴,又字阜长,生于道光十五年,病卒于光绪十九年(公元1835—1893年),自幼随其父任椿、兄任熊学画,兼工人物、花鸟、山水、仕女、肖像,以人物画和花鸟画造诣最高,与任熊、任颐合称“三任”,是“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他的艺术直接影响了后世画家如任颐、任预等的绘画创作,在“海派”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当时画坛影响颇大。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形成于近代。清末上海辟为商埠后,各地文人墨客流寓于上海,以卖画为生,使上海日渐成为绘画活动中心。“海上三任”则是“海上画派”的前期中坚力量。中国传统花鸟画至清末进入发展瓶颈期,为顺应时代要求,晚清“海上画派”花鸟画注重迎合世俗市民阶层需要,在传统表现形式上继承和创新,吸收西方绘画技巧,兼容并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花鸟画形式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作为“海上画派”代表性艺术家之一的任熏,花鸟画学陈洪绶、新罗山人和恽寿平等,贴近世俗生活,用功于写生和临摹,吸收西画技巧,融汇众家所长并能够突破前人之规范,最终形成自己兼工带写、富有奇趣的绘画风格,对“海上画派”及后世的花鸟画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北京画院所藏任熏《花鸟图册》作生活中常见的花卉、禽鸟册页八开,每开独立成景,文人雅趣与世俗审美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代表了任熏的艺术成就,是其晚期重要的花鸟画作品。任熏传世花鸟画作品主要分为勾勒填色和没骨写意两种,此套册页为没骨写意画法,取法恽南田并融入西画技法,继承传统并富有现代性特质。册页花鸟种类多样,寓意丰富,他把传统文人画改造成了市民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非常符合当时商品经济下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从此套册页中不仅可以看出任熏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并能管窥中国花鸟画发展到“海派”所呈现的特点,乃至“海派”为中国传统花鸟画所做出的贡献。
 

  (清)任熏 花鸟图册·桂花八哥

  纸本设色 纵24.5厘米 横39厘米 北京画院藏
 

  《桂花八哥》

  任熏花鸟画在充分吸收恽南田没骨花鸟画基础上,融入写意画法,强调个性和情感的表达,加之受西方美术影响,作品具有较强的现代审美意识。此图取景、构图匠心独运,中国传统绘画布局向来讲究“经营位置”“置陈布势”,其中“势”尤为重要,具有丰富意蕴。清代笪重光说:“得势则随意经营,一隅皆是。”“势”依附于“形”而显现,画中三株折枝生长态势由左向右,而八哥则由右面向左反方向立于枝头,与花头顾盼呼应,物象反方向产生的反作用力形成动势,从而使画面化静为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和生机。在整个画面布局中,主景为八哥,辅景为桂花、雏菊折枝,图中八哥形象精炼、笔墨简放,头部和翅尖以浓墨写出,用笔敏捷利落,结构准确。以淡墨表现其蓬松柔软的腹部,墨色浓淡反差明显,富有意趣,在淡雅色系为主调的花卉中显得异常醒目,可视为画面中画龙点睛的处理,突出了作品中的画眼部分。


 

  因两株桂花平行出枝,故画家在左侧巧妙地穿插了一束紫色的雏菊以打破平行。图中桂花、桂叶与恽南田存世没骨桂花作品画法相同,桂花被视为秋季的花,此图所绘桂花虽不似其他鲜艳的花种那么炫目,但胜在淡雅、烂漫,清可绝尘,自有其可爱之处,恰似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所写:“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画面左侧紫色雏菊花朵小巧玲珑,生机盎然,天真纯洁的气质与秀美雅致的桂花搭配更显画面恬淡清丽。另外,与近似配色不同,黄色和紫色属于经典的互补色,紫色雏菊与黄色桂花搭配在一起时,会更加衬托出对方本身的色彩属性,凸显紫色雏菊的神秘浪漫,黄色桂花的活力温暖。幽淡秀润的花卉与冷峻凌厉的禽鸟相互映衬,刚柔并济,一派萧散野逸之趣跃于纸上。
 

  (清) 任熏 花鸟图册·黄鹂石榴花 纸本设色

  纵24.5厘米 横39厘米 北京画院藏
 

  《黄鹂石榴花》

  作品采用没骨重彩画法,画中两株红彤彤的石榴花设色秾丽,花朵如火般鲜艳,显得异常美丽。石榴花开在盛夏时节,色彩娇艳夺目,繁花似锦。北宋诗人苏舜钦曾在《夏意》中写“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在幽深的小院躺在竹席上,穿透帘子,看那石榴花开得正艳。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 之句,古代妇女喜欢的“石榴裙”,如石榴花之红,不染其他颜色,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为“石榴裙”,可见石榴花以其艳丽和独特的色彩深得人们的喜爱,是诗人和画家喜爱描绘的题材。



       画中两株石榴花采用平行式、图案化的构图,有向两边画外伸展之意。一簇簇花朵生长于枝顶或叶腋间,钟形的花萼以橙色钝笔写出,使用钝笔可呈现花萼肉质的感觉,其上端随形点染红色花瓣。叶子与花头采用冷色和暖色对比,花青色画老叶,黄绿色写嫩叶,以冷色衬出花朵,使得冷色更冷,暖色更暖,增加对比度,凸显画面鲜亮明艳之感。任熏善于使用冷暖色调的对比,纯度高与纯度低色彩之间的对比。枝头上两只对视互相唱和的黄鹂用水墨表现,降低色彩纯度,黄鹂姿态刻画细腻、神态生动、你唱我和,增添了画面生动活泼的气氛。整幅作品描绘出夏日绚烂,石榴花正红,黄鹂切切啼,十分精彩。

 

  (清) 任熏 花鸟图册·芙蓉小鸟 纸本设色

  纵24.5厘米 横39厘米 北京画院藏
 

  《芙蓉小鸟》

  此图简洁,但神韵俱全。画面采取斜对角构图方式,用笔活泼,节奏明快。画中淡紫色木芙蓉采用没骨画法,设色淡雅而有清丽之质,生于枝端叶腋间的芙蓉花瓣形状近圆形,由中心向四周层层展开,形态恬然从容,中锋白粉勾出花筋尤显得温润如玉。花瓣缝隙间用赭石加土黄点花蕊,花萼呈钟形,用嫩绿写出,衬托出花朵的生机盎然。任熏没骨花鸟册页中表现叶子手法比较相似,具有很明显的个人特征,一般为用花青绘其正面,黄绿或加些曙红表其背面,用钉头鼠尾的短促墨线趁湿勾勒叶筋脉。宋人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菊花,花之隐逸者也,芙蓉如菊花般象征着高洁和孤芳自赏的傲气,加之芙蓉花期长,品种丰富,花大色丽,独具风姿和韵味,因此成为画家笔下常表现的题材。

 

  小鸟半个身子躲藏在芙蓉花之后,画中分辨不出为何种类,主要追求意境而略其形式,笔墨简逸明快,画面即使只有一花一鸟,疏密主次关系也能安排得恰到好处,小鸟蓬松的羽毛被玲珑剔透地表现出来,鸟身敷色与花蕊相同,互相呼应,自然地与芙蓉花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后景的梅花采用墨枝红花的表现方法,并巧妙地将其隐藏在芙蓉花之后,使画面自然平淡而富有趣味。高邕曾说:“阜长早岁笔墨古厚绝俗,已得其兄渭长真传,后客吴门,忽变为秀工极妍之笔,然其用意入微处,自补得笔先之机,研象外之趣者未易臻此境界。”此开作品既有挥洒简逸之笔,又有细节的精微描写,清新俊秀,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得物象之外神韵和意趣。
 

  (清) 任熏 花鸟图册·菊花小鸟 纸本设色

  纵24.5厘米 横39厘米 北京画院藏
 

  《菊花小鸟》

  任熏花鸟画的布局看上去似乎很平凡,实际极富创造性。此开采用两条对角线交叉构图方式,作品的重心偏在画面的右下角,两株菊花夹杂三枝杂花由画面左下方延伸至右上角。同时,在菊花的后面,画家巧妙地通过一个自左上至右下的篱笆形成一个灰色调的三角形块面,与菊花形成两个层次,丰富了画面的意蕴,一前一后,一实一虚,线和面交叉联系,使整个画面不仅保持了平衡感和稳定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张力和冲击力,在均衡中体现变化和节奏。画家在构图方面独具匠心,引入西方绘画的一些构图形式,从中可以看出任熏在艺术上是有开阔性的,并有吸纳其他艺术种类的主动性。



       任熏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正是海派绘画的一个重要特点,逐步脱离传统的樊篱,将一些新的艺术观念引入创作过程中,突破了传统艺术的很多艺术形式。在色彩的处理上,菊花、菊叶施以淡彩,篱笆用淡墨画出,自然拉开了前后空间的透视感。菊花的花瓣采用勾线敷色的画法,枝叶则用没骨小写意的表达方式,使画面淡雅又不失丰富性。篱笆上的小鸟憨态可掬、笔墨恣意,浓墨渴笔写鸟爪,用笔顿挫劲利,与圆鼓的身体、蓬松的羽毛形成反差,并拉开了与篱笆的距离。鸟身上几笔淡黄与菊花颜色呼应,使花和鸟形神、气韵完美融合。

 

  (清) 任熏 花鸟图册·海棠蝴蝶 纸本设色

  纵24.5厘米 横39厘米 北京画院藏
 

  《海棠蝴蝶》

  任熏此套花鸟画册页中有两开描绘海棠花,一为秋海棠,此开为西府海棠,属春海棠,与秋海棠花、色、叶、形截然不同,一开于春,一放于秋。此开作品用没骨小写意画法,描绘出春天海棠花粉红含俏、树态袅娜、花开似锦如亭亭少女之态。绽放的海棠花瓣以粉色写出,浓淡干湿层次分明,曙红点花苞,暗红细笔写花蒂与花茎,花姿明媚动人,楚楚有致。海棠叶子嫩绿可爱,图中黄绿加少量花青表现嫩叶,尖锋勾出筋脉,映衬着粉红相间的花朵,生动地表现出海棠花“欲与春争媚,嫣然一笑芳”的美妙。

 

  在传统中国画创作中,很多画家喜欢用“对比”的手法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丰富。“对比”有很多形式,如干湿、浓淡、虚实、阴阳、黑白、聚散、疏密、动静等。“对比”是为了矛盾中求协调,变化中求统一,丰富构图变化,增加画面的节奏和韵律感,从而达到气韵生动。从此开《海棠蝴蝶》可看出画家非常巧妙地综合运用各种“对比”的表现技法。一是色彩的对比,花叶和花头之间的红和绿反差色对比提高了整体色相,使画面明艳动人;二是花朵和花苞相同色系之间浓淡的对比,色度的深浅可产生丰富多彩的层次变化;三是花枝和主干间干湿的对比,主干虽用的是淡墨,但在淡墨的处理上,有的主干用笔比较干,会产生一些飞白的效果,显得沧桑,而有的主干用墨比较饱满,更显温润,这样的对比将中国画特殊的水墨和宣纸的交融渗透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观者可以感受到墨色的变化和墨韵的魅力,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意象,从而达到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四是蝴蝶和花卉、枝干之间写实与写意、工与写的对比。



       画家在描绘花卉时使用的是没骨手法,可以尽情尽兴地表达个人的主观意识,但是在勾画蝴蝶时,使用的是小写意与工笔相结合,兼工带写的手法,相对来说比较谨慎工细,尽量贴切、写实地描绘物象的客观形象。画家仔细地刻画蝴蝶的触角,包括翅膀上的纹路都有很清晰的交代,反映其极为细致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在咫尺之间通过写意表达“神”与写实强调“像”的精心布置,使画面自然率性和工整精细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开合有度,使人仿佛感受到开在春日温暖阳光下的海棠花灼灼其华,有如晓天明霞,吸引着蝴蝶来探访的诗情画意。

 

  (清) 任熏 花鸟图册·红白芙蓉 纸本设色

  纵24.5厘米横19.5厘米 北京画院藏
 

  《红白芙蓉》

  此图采用传统写意花鸟画法描绘一白一红、左右环抱的两株芙蓉花,用笔风雅绝俗,立意简明,展现芙蓉花的风姿绰约、美丽和生气。作品构图虽采用传统折枝方式,但独具匠心地将两个花头分别以水墨双勾和没骨设色两种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以此更能凸显出白芙蓉的清骨玲珑和红芙蓉的绮艳风韵。画面右上红芙蓉花头淡彩湿墨,绽放的花瓣用胭脂浓淡参染,运笔神采动人。花瓣上挺劲的细笔灵活轻盈地勾勒花脉,表现出花朵的转折和姿态。三五成簇的赭石花蕊是点睛之笔,提起了花的精气神。花瓣相间处几抹淡黄设色,使散淡的花朵浑然融合,天然趣成。叶子用花青加绿色大笔意写出,运笔厚重蕴蓄。淡墨勾叶筋,随势变化。左下方白芙蓉花头用淡墨勾勒,有草书笔意,然后施以淡黄色。淡墨勾花上的筋脉,团团墨色形成叶子,与花瓣相得益彰,清雅通透。白芙蓉水墨的表现方式和右边红花绿叶的红芙蓉一素雅,一绚烂,形成鲜明对比。下方用轻松灵动的书法笔意写出两枝细叶,显得非常轻松和飘逸,与上方块面式的花头和叶子同样形成一组对比,这种处理方式使画面层次更加分明,显得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整幅作品简洁、干净、利索,直书要表达的主题,不拖泥带水,同时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的文心和情致,这是传统中国画家最可贵的一种品质,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他那个时代,海上画家群体所具有的一种共通的文人情怀。


 

  《梅竹苍鹰》

  此开采用对角线构图方式,淡墨没骨法画梅花主干,由左上顺势而下。栖止苍干的鹰则采用大写意画法,其背部方向性排列运笔,笔笔分明,遒劲洒脱,畅快淋漓,在均衡的用笔中体现着变化和节奏。苍鹰蓬松的羽翼、凌厉机警的神情和振翅欲飞的态势表现得丰满而鲜活。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颇具匠心的经营,其巧妙运用取景布局的虚实、疏密、动静、浓淡、色彩等方面的对比、统一关系,富有奇趣。首先是取材方面,雄鹰与梅花、竹子的对比。在传统文人画中,由于苍鹰体貌雄健,有奋扬之势,是力量和英雄的一种象征,因此苍鹰通常栖立松柏、岩石之上。而此幅作品中的梅花妩媚脱俗,竹子清秀素雅则代表一种高洁坚贞的雅趣,这样两种物象的组合,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二是色彩方面,任熏对西方水彩画特别是冷暖对比设色技法有着很大程度的吸收和运用。画中梅花粉红怡人,竹子用花青色淡染而成,红色和青色之间存在一种冷暖关系的对比,通过冷色的竹子衬托出春天中红花耀眼的光彩,同时,红花又反衬出竹叶的清雅,相互映衬,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三是用笔方面,梅花老干大写意用笔遒劲利落,粗壮有力,和梅花、竹叶潇洒灵动的双勾线条之间的对比,使画面具有丰富的节奏感。四是构图方面,作品布局以左半边为主,以静态物象为主,右半部分留出空白,以静写动,突出立于枝头的苍鹰随时击翅翱翔的动势,左右虚实、疏密、动静有致,开合有度,捕捉住大自然中物象最生动的情态。



 

  《蝗虫秋海棠》

  任熏工于着色,他在传统文人花鸟画赋色基础之上吸收了西方水彩画着色方法,用色鲜活明丽、浓淡相宜、雅俗共赏。此开作品采用小写意没骨画法,主要刻画秋海棠婀娜多姿、娇柔动人之意韵。画中粉色的海棠花瓣用笔肚饱蘸白粉,笔尖蘸淡曙红,中锋画出,一串串花头柔媚可爱,一丛浅淡一丛浓。几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则红艳似胭脂点点,花茎用细笔写出,挺劲灵动,生动地描绘出秋海棠随风摇曳、婆娑起舞的姿态,灼灼闪光,分外诱人。海棠叶子用笔婉转蕴蓄,形态丰满,色彩丰富,以花青色表现叶正面,以嫩绿画叶反面,姿态各异。纹理叶筋勾勒细致,真可谓“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花瓣之上一只蝗虫以小写意写出,用笔轻快活泼,形态质感把握精准,浓淡虚实表现精微,嫩绿的颜色和粉色的花头形成反差,使蝗虫显得轻灵而突出,增添了画面的生趣。前景右下补了一枝雏菊,菊叶用水墨表现,作为压脚与左侧水墨石头呼应,雏菊的花头刻画比较工细,丰富了画面的节奏感。秋海棠的后面,画了一块太湖石作为背景,为了突出和强调花卉,画家将太湖石以淡彩淡墨的形式来表达,这样的处理使画面增添了几丝文气。

 

  任熏晚年境况凄苦,于1893年逝世于苏州,终年五十九岁,“其书画散佚无数,殊为可惜”。通过梳理、研究任熏花鸟画作品,探索任熏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分析其所表现的审美价值与时代精神,对思考当代花鸟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有益启迪。
 

  北京画院藏任熏《花鸟图册》作品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