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画家盛懋的山水人物画,精绝有余,特过于巧!

 書畫     |     来源  千祝文化网    |    2023-04-10 10:42


 

  《秋江待渡图》轴,元,盛懋作,纸本,墨笔,纵112.5厘米,横46.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是图以两段式深远构图法画近树繁茂,远山起伏,中间澄江如练,芦雁惊飞,风吹树杪,一派清秋气氛。岸上一年老儒者携书童坐地待渡,江中一舟载客摇橹而来,意境清幽。画法略近董源,用笔疏简尖硬,是盛氏代表佳作。

 

  盛懋〔公元13-14世纪〕[元],字子昭,浙江嘉兴人,与吴镇为乡邻,生卒年不详。父盛洪(字文裕),善画,名臻工巧。盛懋继承家学,山水、人物、花鸟俱精。始学陈琳,后宗赵孟頫法,善画山水、人物和花鸟。传世作品有《溪山清夏图》轴、《秋舸清啸图》轴、《秋林高士图》轴等。运笔精劲,布置邃密,峰峦浑厚,林木丰茂。后世对其绘画评价褒贬不一,评者谓“精绝有余,特过于巧”,但其独特的院体与文人画两者兼容的绘画风格,在元代画坛独树一帜。
 


 

  对于盛懋的绘画褒贬不一,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社会对于文人画追捧和对于画工绘画贬低。《中国美术史》就曾指出对盛懋绘画品评褒贬不一的原因:“盛懋是个多产且多才多艺的大师,他既擅长与文人‘墨戏’相近的简率、天真之作,又能作构图繁密、笔法精细的巨作。可以想象,这种风格上的多样与其资助者趣味和境况的不同有关,这说明他是一位能够满足各类要求的画家。但这种才艺得不到文人画家的赏识,在他们看来,从事专业绘画是一种贱业。”
 


 

  同时盛懋也积极主动地向文人画家学习,在追求文人画家画风之外,但他保留院体画家工整细致的画风,将水墨山水与青绿山水相结合,设色淡而薄,保留墨线。用工笔法刻画建筑、渔船、人物,工整细致,但在画面整体气势上向文人山水画倾斜,笔墨运用变化多端,逐步重视笔墨、气韵、意境,刻画山石时,用笔灵活多变,中锋、侧锋交叉使用,干湿浓淡结合,努力追求书法用笔。
 


 

  盛懋将文人画温雅清逸的情趣融入到精整周密的结构布局之中,创造了一种新的风格样式。这种独特的兼容院体与文人画的绘画特色有意无意地契合了当时普通百姓的审美趣味,为他赢得声誉的同时,也为后人所诟病。认为其绘画不如文人画“雅”。
 


 

  绘画究竟是雅还是俗,这是一个很难界定的事情。陈高华《元代画家史料》中认为:“封建时代的研究者,常以‘雅’、‘俗’来区分文人画和画工绘画,用以贬低画工的作品。其实,所谓‘俗’,不过是说明画工的作品,比起文人画来,有较强烈的生活气息,因而也就容易为一般人民群众所喜爱罢了。这也正反映出两者社会地位的差别,我们今天决不能再沿袭这种标准,不能无批评地吹捧所谓‘文人画’,而应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类画家的创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