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当下是中国玉雕史上最疯狂的一段时期,然而,在两百多年前,乾隆皇帝缔造的那场玩玉热潮并不亚于今天,只不过碍于当时的原料、挖掘技术、雕刻工具、物流等各种条件,玩玉的规模和数量无法与今天相比,但热情丝毫不弱,那么玩玉的观念和今天有什么区别呢?
查阅经典,比较下来发现,在玩玉这点上,乾隆爷似乎是我们的导师。我们今天热衷玩红皮白肉、巧色巧作、崇尚仿古、独籽玩料等,在乾隆时期就已经被大力推崇。
殷建国 青玉三足沿纹炉
8.2×5.9×6.8cm 191g
钱子良 青玉如意耳琴炉
8.2×9.4×4.4cm 85.5g
崇尚 师古
乾隆爷嗜玉如痴,对自己喜欢的玉器就题诗作赋,一生题咏玉的诗,有800余首之多。尤其热心玩弄古玉,经常派人四处搜寻。
乾隆时期,清宫内廷仿制了大量的礼器、配饰、仿青铜器、陈设器和实用品,如现存故宫博物院乾隆年制的双联璧、虎纹鸡心佩、仿古兽面纹玉簋、方壶等,有些仿古器造型、规格、纹饰完全以古玉为本,跟现在的玉雕师会落款一样,乾隆会命人在作品上落上“大清乾隆仿古”、“乾隆仿古”款。虽为仿古件,但也都会有着明显的当时的时代工艺特征。
今天的玉雕作品,人们对仿古作品仍然推崇,比如蒋喜的仿古牌,葛洪的仿古玩件,殷建国的仿古香器、马洪伟的仿古青铜器,张振兴的仿古错金爵杯等等,古意盎然,但又不乏新的时代特征。
张振兴 和田玉籽料错金爵杯
8.5cm,high 70g
吴金星 和田玉籽料必定成龙佩
3.6×2.9×1.3cm 22.8g
良材 不琢
在赏玉这点上,不得不说,乾隆皇帝是潮流的开创者,他颠覆了“玉不琢不成器”的观点,提倡“良玉不琢”,并且注意保留古玉上的美丽沁色,甚至有意保留—些粗糙的玉皮子。
当时这一审美也影响到其他工艺品的制作,如砚、印章、烟壶等。利用沁色与原玉质的差别,“俏色”使古玉更加有味道地显示出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后来,有沁、带皮子的玉和纯净无工的玉,都比较受收藏家喜爱。
在今天,红皮白肉,俏色巧雕,独籽玩料依然是玩玉中的重头戏,与乾隆时期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俏色巧用,既有画龙点睛之用,又有增添趣味之妙;不仅尊重原材料的特色,将玉料用尽用极,又提升作品的立体感,丰富了主题的表现,这样的技法在今天的玉雕中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
龚克勤 和田玉籽料连年有余挂件
3.8×2.8×1.1cm 17.5g
赵显志 和田玉籽料关公挂件
5.3×3.0×1.5cm 42.5g
胡锡涛 和田玉籽料连年有余佩
3.3×2.5×2.2cm 23g
卢伟 和田玉籽料长城秋韵摆件
7.1×5.3×1.9cm 89.5g
忠荣玉典 和田黄沁籽料弥勒挂件
3.0×2.9×1.3cm 16.8g
和田玉籽料一鸣惊人雅玩
4.4×2.8×1.5cm 23g
尽管时代不断在进步,审美在不断变化,但对于玉的美学观念,依然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这或许就是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