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中国近现代工笔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中國藝術家     |     来源  网络来源    |    2024-03-31 11:34
于非闇
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

 
一、人物简介
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蓬莱。满族,原名照,字非闇,又号闲人,中国近现代工笔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
 
其主要绘画作品有《喜鹊柳树》《玉兰黄鹂》《红杏山鹧》《牡丹鸽子》 《山茶蝴蝶》《和平鸽》《丹柿图》等,主要专著文集有《都门豢鸽记》《都门艺兰记》《都门钓鱼记》《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中国画颜色的研究》《都门艺菊记》《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 
 
于非闇于1926年任教于北京西单第二小学;1929年,正式拜师齐白石,向其求教山水、篆刻;1930年—1931年,任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教员;1933年,作品《秋花蜻蜓图》在《艺林月刊》发表;1935年,创作作品《双雀图》,另在北平举办“张大千、方介堪、于非闇书画篆刻联展”;1940年,创作作品《白荷蜻蜓》等;1943年,创作作品《墨叶牡丹》《绿牡丹》等;1949年,创作作品《牡丹图》《粉红牡丹》等;1952年,创作作品《白山茶》《朱砂牡丹》等;1955年,参加“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1957年,任北京画院副院长,2月举办“于非阁、张其翼、段履青、田世光、俞致贞写生花鸟画展”,另创作作品《梧桐》《山茶蝴蝶》《梅竹双鸠》《红梅白鹊》《烟波红莲》《国香》《白荷》《山茶白头》《杜鹃图》等;1958年,创作作品《直上青霄》《丹柿图》《牵牛花》《紫凤朝阳》等;1959年7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二、主要作品
创作时间
作品名称
作品类别
作品规格
1935年
《巉岩闲眺》 
设色纸本(镜心)
29cm×33.4cm
1936年
《富贵白头 
纸本设色
88cm×41.5cm
1937年
《竹雀图》 
设色纸本(成扇)
18.7cm×50cm
1938年
《园蔬图》 
纸本设色
112cm×46.5cm
1940年
《水仙凤蝶》
水墨纸本(立轴)
99.5cm×31.7cm
1941年
《竹叶双禽》 
设色纸本(立轴)
65cm×33.5cm
1942年
《松寿》 
设色纸本(立轴)
133.5cm×51.5cm
1946年
《海棠草虫
设色纸本(立轴)
100cm×34cm
1946年
《书画合璧扇》
设色纸本(成扇)
18.2cm×49 cm
1947年
《宝珠茶伴山雀鸣》 
设色纸本(立轴)
95.3cm×47.2cm
1947年
《花鸟册》
设色纸本
30cm×37cm×8
1949年
《早有蜻蜓立上头》
设色纸本(成扇)
19cm×50.5cm
1953年
《跋张大千〈霜林人醉图〉》
水墨纸本(镜心)
62.5cm×32cm
1953年
《朱砂牡丹》 
纸本设色
98cm×41cm
1953年
《临赵佶白山茶》
纸本设色
59cm×32cm
1954年
《墨竹喜鹊》 
纸本设色
113cm×63cm
1954年
《御鹰图》
绢本设色
-
1957年
《梅竹双鸠
国画
155cm×95cm
1957年
《四喜图
纸本设色
135cm×67cm
1958年
《直上青霄》
纸本设色
102cm×64cm
1959年
《牡丹双鸽图》
绢本设色
162cm×81.5cm
-
《红叶伯劳》
设色纸本(成扇)
20cm×54.5cm
 
三、创作特点
艺术综述
于非闇的绘画从明末的陈洪绶入手,对北宋徽宗赵佶的花鸟画最为推崇,且研究有素。加之他对写生对象的朝夕观察、深入体会,才使得自然界的生灵,在他笔下能够栩栩如生,此外,还远承五代、宋元诸家法乳。其书法早年从晋唐楷帖入手,上溯秦汉篆隶,中年以后专攻虞、褚,晚年则以瘦金体著称,可以说绘画、书法都遥接宋徽宗一脉。除学习卷轴画外,又学宋纯丝古朴的装饰手法,使得他的花鸟作品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于非闇作品
于非闇作品

 
于非闇反对过于工巧细密而失掉笔墨高韵和整体精神,作画不墨守成规,敢于创新。白描兰竹水仙,生动传神、秀雅清逸,所画牡丹能将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萃于一枝。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尽与自然相吻合。 
 
于非闇的花鸟作品用笔刚柔相济,着色艳而不俗,形象刻画细致精微又极富生气。线条挺秀工致有力,设色强烈不失沉稳,典雅清丽不流于娇媚,生动传神又富于装饰趣味。晚年作品在技法上更加多样,或厚实丰艳而不刻不俗,或淡雅清劲却不薄不冷,灵活的思维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充满着健康饱满乐观向上的审美情趣。
 
于非闇作品
于非闇作品

 
于非闇的工笔画可以概括以下特点和特征:豪迈、空灵、妩媚、纯熟、稳健、精细、细腻、质朴、秀润、古典、微妙等。
 
创作题材
于非闇善于借助生活经验进行绘画题材的创新。对前人从未涉及或较少涉及的题材,于非闇能够发现其中意趣。在他的笔下,可以见到鸽子、凤头鹦鹉、美人蕉、大理花、柱顶红、槭木及红叶藤等多种动植物题材。 

 
于非闇作品
于非闇作品

 
线条艺术
于非闇的工笔画用线的疏密、粗细、曲直、力度弹性以及虚实变化,讲究用线的“虚入虚出、实入虚出”体现了工笔线条的阴阳美。“逆锋入纸、顺锋切入、收笔回锋”等多种变化,更多地体现了工笔画的节奏和韵律,以及其工整细腻、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
 
四、人物评价
于非闇是近现代中国画史上致力于工笔花鸟画研究与创作,并取得重要成就的画家。他的花鸟作品用笔刚柔相济,着色艳而不俗,形象刻画细致精微又极富生气。”(《中国文化报》评)
 
“于非闇是中国20世纪杰出的工笔花鸟画家。”(《中国美术》评)
 
“于非闇是20世纪北方‘京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对现代工笔花鸟画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评)
 
“于非闇是公认的花鸟画大家,是传统绘画技法的传承者和捍卫者。”(《收藏投资导刊》评)
 
“于非闇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工笔花鸟画在近代画坛中的颓势,为20世纪工笔花鸟画的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网评)
 
“于非闇重要的贡献就在于通过他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教育,把工笔花鸟画的精神和技巧继承下来加以发扬光大。这个传统尤其对京派画家,于非闇的贡献可谓非常之大。”(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评)
 
“于非闇在20世纪中国画历史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20世纪少有的几个工笔大家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郎绍君评)
 
“于非闇在近百年的中国绘画史上,就工笔花鸟画这一项来说,他不仅影响了北京画坛,而且在全国也堪称第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树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