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
一、人物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丰子恺,堂号缘缘堂,笔名“TK”(FONG TSE KA),法号婴行,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中国现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
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国文求教夏丏尊。民国六年(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东石社。民国八年(1919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十年(192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共达160部以上。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散文被台湾国文教科书收录。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二、主要影响
文学
丰子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著名散文家。民国十四年(1925年),丰子恺与匡互生、朱光潜等在上海创办了立达学园。这期间,他加入了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高举“五四”文学革命旗帜,提倡为人生而艺术,主张反映人生、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文学原则。 [5]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丰子恺写下了大量的随笔,出版过《缘缘堂随笔》《随笔二十篇》《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缘缘堂续笔》等多本散文集,在现代文学史上自成一格。这些作品大多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行笔朴素自然,风格隽永疏朗,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思索,体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的散文以一种特有的情调打动了无数读者。
美术
绘画特征
丰子恺的漫画取法民初曾衍东(七道人),兼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影响,单线平涂,用笔流畅,线条简练,民间色彩浓。特别的是,丰子恺的作品大都不画出脸上五官的表情,而是让看画的人自己推想,引人思索,这成为了丰子恺人物画的一大特色。丰早期漫画多暴露旧社会黑暗,针砭时弊,入木三分。后期常作古诗新画,既幽默,又富哲理。
绘画主张
丰子恺主张艺术要大众化,要现实化,呼吁中国画的画家们走出古代社会。《宇宙风》创刊之际,林语堂先生向丰子恺约稿时说:“你的画可名为人生漫画。”于是,《宇宙风》从第一期开始连载丰子恺的“人生漫画”,每期一题,由四幅构成,从新夫妇、旅客,到商人、医生,画笔触及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既幽默又发人深思。丰子恺把艺术注意力转向周围的日常事务和寻常百姓,这使他的漫画真正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丰子恺以真诚平易的热情将“艺术”融入到寻常生活中,情趣丰盈,内蕴精粹。他在遵循传统诗画观以水墨线条为本质的前提下,融会西方的速写与中国的诗意化,涉笔成趣,形成了既有写实性又有抒情性的绘画风格。他早年多取材现实生活见闻,带有“温情的讽刺”,后期常作古诗新画,尤其喜爱取材儿童题材,勾画出人情世态,意境隽永含蓄而耐人寻味。丰子恺的作品温馨敦厚之中和精神与宁静致远之诗意境界,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人格力量。
装帧设计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丰子恺开始涉足书籍装帧艺术,为大量书籍、期刊设计封面、插图或扉页等,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装帧史上最为重要的设计家。在他看来,优秀的书籍装帧,必须具备完美的艺术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相结合。“书籍的装帧,不仅求形式美感,又要能够表达书籍的内容意义,以致内容意义的象征”“这仿佛是书的序言,不过序文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装帧是用形状色彩来表达的。”丰子恺一生装帧设计数百种,往往与绘画相结合,讲究笔情墨趣,有幽默感,充满着诗情,也具有浓郁的装饰趣味。尤其是所作儿童读物封面设计,童趣盎然,画面自然活泼,意境清新优雅,堪称经典。
文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子恺既承认文艺的“二为”方针,同时也重视人的审美的独立性。1950年,上海美术界召开大会,解放区的同志介绍完解放区的美术情况后,主席米谷请丰子恺讲话,丰子恺说道:“刚才各位同志对绘画的方向道路,为工农兵服务都谈到了,赞颂工农兵,这是必须的。但我认为,过去中国的梅兰竹菊,还是要搞的。因为一天工作很累,晚上回家要休息,梅兰竹菊也不可以抛弃,还有必要。为工农兵(服务)是大拳头,‘四君子’有利于恢复疲劳。”丰子恺先生提倡真正的、高尚的、健全的美,反对虚伪的、卑俗的、病态的美。

1960年,丰子恺在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
1960年,丰子恺被任命为上海中国画院首任院长,以高尚的艺品人格和巨大影响力对画院的创建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派名家云涌的上海画坛,丰子恺像一面旗帜,把众多中国画名家团结到画院周围,并带领画院画师们贯彻“艺术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文艺方针,投入到火热的文化建设中。
丰子恺早年致力音乐教育,长期执教于中小学、师范学校和大学,足遍上海、浙江、桂林、遵义、重庆等地。他注重技艺与育人的结合,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也为当时的音乐教育培养了师资。民国十四年(1925年)12月,丰子恺出版了第一本音乐读物《音乐常识》,音乐教育中心逐渐转向更宽广的社会音乐教育。他笔耕于音乐启蒙与普及教育园地,编译《音乐入门》《生活与音乐》《音乐十课》等三十余种音乐理论书籍,对普及和提高新音乐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散文笔法讲解诸如乐理、和声、体裁、曲式、乐器、乐队、历史、美学等各方面的音乐知识,语言浅显形象,文字生动流畅,深受社会的普遍欢迎。
翻译
作为翻译家的丰子恺一生翻译的著作有三十多部,涉及文学、美术、音乐等领域,译自俄、英、日等语种,包括英国史蒂文生《自杀俱乐部》、俄国屠格涅夫《初恋》《猎人笔记》、日本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紫式部《源氏物语》等文学作品十四部,日本黑田鹏信《艺术概论》、森口多里《美术概论》、门马直卫《音乐概论》和苏联科茹霍夫《学校图画教学》等艺术理论二十三部,促进了艺术教育的普及,也推动了日本文学的译介。1958年,丰子恺撰写《漫谈翻译》,明确表达了翻译的要求。在他看来,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力求“信、达、雅”,语言自然流畅,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尤其是《源氏物语》是国内第一部全译本,填补了日本古代文学名著翻译的空白,译文文体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哲学
绝缘说
丰子恺的艺术思想,其最终的精神指向,就是要在艺术的领域,构筑一个对抗现代科技文明的精神世界。这就是他提出的“绝缘说”,以及建立在“绝缘说”思想基础上的关于“艺术生活”的诸多论述。丰子恺说:“所谓绝缘,就是对一种事物的时候,解除事物在世间的一切关系、因果,而孤零地观看。”在丰子恺,“艺术生活”是和“现实生活”相对的一个概念。关于现实世界,丰子恺认为这是一个“充满了顺从、屈服、消沉、悲哀,和诈伪、险恶、卑怯的状态”的世界,一个处处都在“原因结果”之网笼罩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如欲求得自己精神上的解放,则惟有动用“绝缘”的方法,过一种“艺术的生活”,即“把创作艺术、鉴赏艺术的态度来应用在人生中”,从而使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出艺术的情味来”。
三层楼喻
丰子恺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成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关于丰子恺的哲学基础,丰子恺曾谈道:“《护生画集》之旨,是劝人爱惜生命,戒除残杀,由此而养成仁爱,鼓吹和平。惜生是手段,养生是目的。故序文中说‘护生’就是‘护心’。顽童一脚踏死数百蚂蚁,我劝他不要。并非爱惜蚂蚁,或者想供养蚂蚁,只恐这一点残忍心扩而充之,将来会变成侵略者,用飞机载了重磅炸弹去虐杀无辜的平民,故读《护生画集》须体会其‘理’,不可执着其‘事’。”
现代性反思
在 “文革”时期,丰子恺认为,“今世有许多人外貌是人,而实际很不像人,倒像一架机器。这架机器里装满着苦痛、愤怒、叫嚣、哭泣等力量,随时可以应用”,“ 他们非但不觉得吃不消,并且认为做人应当如此,不,做机器应当如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如果不想成为“一架机器”,而恢复到“人”的本来面貌,那么,“暂时脱离尘世”正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与途径,它内蕴的,其实就是要求人们能以一种艺术的眼光来重新看待自己的日常生活,从而消解现实生活中的苦难,包括由各种原因造成的“人”的异化。
书法
丰子恺书法把六朝人的经体书法及北魏墓志书法写活了,在运笔中,渗入行书、小草,尤其是章草笔法的自然流露,使原本明显有楷化倾向的笔画少了生硬,多了映带,一如其漫画和行文,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 丰子恺的书风初学欧阳询,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受老师李叔同的影响转学北魏,于《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等用力甚勤。而后又参章草《月仪帖》之风,形成自家风貌。
三、主要作品
画集文集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绿酒一卮江山面

绿酒一卮江山面

KISS
翻译作品
画集文集
年份
|
出版单位、刊物
|
作品
|
---|---|---|
1924
|
《文学周报》
|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
1926
|
开明
|
《子恺漫画》
|
1927
|
开明
|
《子恺画集》
|
-
|
《护生画集》
|
|
1928
|
开明
|
《西洋美术史》
|
1929
|
-
|
《护生画集》第一集
|
1931
|
开明
|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
|
1933
|
上海开华书局
|
《子恺小品集》
|
1934
|
天马
|
《随笔二十篇》
|
开明
|
《艺术趣味》(散文集)
|
|
《绘画与文学》(论文集)
|
||
中华
|
《近代艺术纲要》(论文)
|
|
1935
|
良友
|
《车厢社会》(散文集)
|
《艺术丛话》(论文集)
|
||
1936
|
上海仿古书店
|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
|
上海人间书屋
|
《艺术漫谈》
|
|
1937
|
开明
|
《缘缘堂再笔》(散文集)
|
1939
|
开明
|
《漫画阿Q正传》
|
《大树画集》
|
||
《恩狗画集》
|
||
1941
|
成都普益图书馆
|
《子恺近作散文集》
|
桂林文化供应社
|
《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
|
|
1943
|
桂林文光书店
|
《画中有诗》(诗配画)
|
1944
|
重庆崇德书店
|
《教师日记》(日记体散文集)
|
桂林民友书店
|
《艺术与人生》(论文集)
|
|
-
|
《护生画集》第三集
|
|
1945
|
开明
|
《古诗新画》(子恺漫画全集之一)
|
《儿童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二)
|
||
《学生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三)
|
||
《民间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四)
|
||
《都市相》(子恺漫画全集之五)
|
||
《战时相》(子恺漫画全集之六)
|
||
1946
|
上海万叶书店
|
《率真集》(散文集)
|
1947
|
上海万叶书店
|
《小钞票历险记》(童话)
|
1955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子恺漫画选》
|
1962.11
|
香港岭南出版社
|
《子恺漫画全集》
|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绿酒一卮江山面

绿酒一卮江山面

KISS
时间
|
出版社
|
作品作者
|
---|---|---|
1925
|
商务
|
《苦闷的象征》(理论集)日本厨川白村著
|
1928
|
开明
|
《艺术概论》日本黑田鹏信著
|
1931
|
开明
|
《初恋》(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
|
1932
|
开明
|
《自杀俱乐部》(长篇小说)英国史蒂文生著
|
1953
|
文生
|
《猎人笔记》俄国屠格涅夫著
|
1987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源氏物语》(长篇小说)日本紫式部著
|
1984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落洼物语》(包含《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日]佚名著
|
2010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不如归》日本德富芦花著
|
书法作品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行书七言联》《清波盒》等。
艺术理论作品
《音乐的常识》、《艺术教育ABC》、《构图法ABC》、《西洋画派十二讲》、《艺术趣味》、《漫画的描法》、《绘画与文学》等
四、历史评价
丰子恺是从革命战争年代走出来,经历了战火和硝烟,并以满腔热情自觉投身到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浪潮中,同时,他从那个年代开始,用美术担负美术家的责任;1949年建国后,他又走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美术事业的开拓、建设、发展和革新的道路,并为此奋斗和奉献了一生,创作了许多精品力作,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面貌,并与思想、情怀、技艺融为一体,不忘初心、永远前行,是现代中国美术事业的开辟者和奠基人,并深深的影响了至今的几代人。(新华网报道)
“虽然是疏朗的几道笔痕,我的情思却被他带到一个诗的仙境,我的心上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美感。”(郑振铎 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他的画里有诗意,有谐趣,有悲天悯人的意味;它有时使你置身市尘,也有时使你啼笑皆非,肃然起敬……他的画极家常,造境着笔都不求奇特古怪,却于平实中寓深永之致。”(朱光潜 评)
“丰先生的画,以古诗词为题材,人物打扮是现代人,这是他的创造。”(叶圣陶 评)
“你(丰子恺)的画可名为人生漫画。”(林语堂 评)
“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朱自清 序评)
“丰子恺漫画的影响广泛源于他深厚的绘画功底和一颗细腻而慈爱的心,所以他的画虽简单但十分传神,直指人心底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让人产生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共鸣,说他为近现代佛教漫画的奠基人一点也不为过。”(中国社会科学网 刘奉祯)
“人家只晓得他的漫画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灵达处反远出在他的画笔之上。”(郁达夫 评)
“为了崇拜他,爱好他的画,不揣冒昧地写了封信给他,请他为拙作《从军日记》画一个封面,他回答一口答应了……丰子恺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仁慈、和蔼、谦恭有礼,丝毫没有大画家的架子,我们真是一见如故。”(谢冰莹 评) [5]
“一个与世无争、无所不爱的人,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巴金 评)
“丰子恺的书法一如他的漫画和行文,风格独特,富有创造性。读者无需细察姓名,即能辨认出丰先生的‘庐山真面目’来。”(沈定庵 评)
“近代中国慢慢也有一些描写儿童好的作品了。如丰子恺、老舍、张天翼、叶圣陶诸先生都曾在这上面努力过,努力最大而成绩也多的算是丰子恺先生。他为儿童写了不少有用的书,如《少年美术故事》之类,他的写法非常圆润自然。”(凌叔华 评)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给人以无比的亲切感,以及感动的精神力量,它可观、可读、可品,不仅有画的隽美、诗的情韵,而且有文的节奏,像是在讲故事,不紧不慢、娓娓道来,令人沉醉、着迷。所以他的漫画作品,观之使人明目,读之使人畅怀,品之使人醒脑、舒心。我始终认为,先生的作品是迄今为止所见过的最为精彩、最为生动的一部美育教材,而且这部教材既对孩子的成长有益,也对成年人有着启发智慧、滋润心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王进玉 评)
中国现代文艺史上,有许多名家,丰子恺是其中十分特别的一位,如果少了他,中国现代文化的生态,将因此而大大失衡。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个通才,在文学、绘画、书法、音乐、翻译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为中国现代的美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更因为,他是一个禀赋奇异、风骨高迈的传奇性人物,用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的话说,他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李兆忠 评)
“丰子恺先生是浙大西迁教师群体的一个代表。”(浙江大学副校长 罗卫东 评)
五、后世纪念

丰子恺故居
纪念馆
丰子恺纪念馆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丰子恺故居“缘缘堂”和丰子恺漫画馆。故居“缘缘堂”始建于1933年春,由丰子恺先生亲自设计,采用黑瓦彩墙的江南民居风格。1938年曾毁于日军炮火,1985年恢复原貌。丰子恺漫画馆在1998年建于“缘缘堂”东侧,总面积820平方米,院子中间立有丰子恺石雕像。丰子恺纪念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专职漫画馆,2012年被评为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丰子恺星
2020年,国家天文台提出将小行星1998VV35命名为“丰子恺星”的申请,获得了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该星于1998年11月9日由国家天文台发现,这天恰逢丰子恺先生诞辰100周年,而该星国际编号后四位9811,也正与丰子恺先生的出生年月(1898年11月)完全相符。
译文手稿
2022年10月,天津人民出版社筹备的《丰子恺译文手稿: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推出,本书由中国现代著名书画家丰子恺所翻译的《竹取物语》《伊势物语》《落洼物语》三部日本物语手稿汇编而成,也是这三卷译文手稿的首度面世。
下篇:王振鹏(元代著名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