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景入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总以青色入诗。抬眸,龙泉千峰翠色之丽闯入眼帘,恰与古诗相配。读之,观之,幽静清雅之意自然而生。
龙泉窑青瓷自五代便开始烧造,宋时,龙泉窑超越了越窑,成为江南产瓷最大的窑,青瓷的烧造技术也达到了顶峰。而直至元代,结束了宋、金、西夏分裂的局面,在大一统的形式下,国内经济平稳,海外贸易繁荣,龙泉窑在继承宋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在产量上有了大幅提升。

元·龙泉窑青釉弦纹瓶
直径:14.6cm 高:25.7cm
元代龙泉窑青瓷与南宋相比,变化万千的装饰取代了宋代温润如玉的釉色,雄浑饱满的造型替代了南宋的古朴典雅,体现了元人以精雕细刻去渲染繁美富丽的审美取向。
然而,元代的统治者为了坐稳江山,在政治上提出“近取宋金,远法汉唐”的政策,即推行汉法,希望藉此巩固其统治,很多领域出现了“复古”之风。其中,瓷器的烧造,亦是有承袭前朝的器型、釉色等等方面。

如此件拍品,器形刚健挺拔,简约华贵,盘口,直颈,鼓腹,圈足,颈、肩起弦纹,共计七棱。瓶通体以青釉为饰,釉层厚腴,呈粉青色,釉汁莹润,具有凝厚深沉的玉质美,而自上而下的七道棱线让素雅的釉色增添起伏,突出造型的节奏感。其釉画所泛酥油宝光,为岁月年华的推演痕迹,神秘含蓄,如青玉之出于昆仑,是为龙泉窑之上品佳作。
元代龙泉窑青瓷,造型规整、胎体厚重,胎骨坚实、釉色纯正、种类繁多,装饰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化,反映了当时龙泉窑青瓷的生产面貌与发展态势。
元代龙泉窑青瓷不单单是一种器具,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主体上仍然保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而在多民族、多阶层交融的基础上,更显其丰富的文化内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