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印记 岁月留痕——现当代艺术巨匠经典的之作|永樂2022秋拍

 拍賣資訊     |     来源  中国国博网    |    2024-03-04 10:32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当代艺术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以其创造性的艺术思维与个人风格,缔造出不断创新、精彩纷呈的国际艺术图景。他们中的许多人——张晓刚、曾梵志、王兴伟、周春芽、王音、张恩利、方力钧、岳敏君、刘炜、大卫·萨利等——始终立足当代生活,聚焦社会现实,通过持续的艺术创作传达着对于复杂社会议题的深刻洞察。
 

正如艺术史家吕澎所言,“任何一件作品它形成历史的节点与转折,形成问题并提出,就是我们文明当中最重要、最需要保留下来的物证。” 为此,永樂x富艺斯2022秋拍「览胜——现当代艺术夜场」遴选十位重要当代艺术家历年杰作,期待以专题形式一窥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全球当代艺术近三十年的发展轨迹与纷繁图景。
 

01、记忆与图像
Memory and Images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此起彼伏的艺术思潮与艺术运动为中国前卫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视觉资源。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也因为不断整合外部与自身的文化传统,并结合时代语境与个人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极具在地性与个人风格的艺术范式。
 

NO.1   张晓刚

身为最早赢得国际关注与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张晓刚以其独具个人特质的艺术语言,传达出属于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与心理现实。隶属其“梦幻时期”的《花神》与《无题》,以象征主义的方式表达了艺术家对于美好生活的期许与渴望。而作为艺术家最具美术史价值与文化意义的系列创作“大家庭”中的里程碑式杰作,《血缘:大家庭1号》以经典的全家福式构图、木讷的人物情态与极具时代感的衣着服饰,凝聚了中国人内心深处关于个人、家庭与集体的最为生动的情感记忆,亦是对中国社会一段特殊时期最为深刻的视觉见证。而《失忆与记忆系列:男孩》则延续了“大家庭”系列的绘画语言与视角,通过特写式的男孩形象映射出新时代中人们内心的不安与惶恐,寄托着从记忆到情感的心理转变。
 

LOT 2025  张晓刚(B.1958)
血缘:大家庭1号
1997年作
布面油画
99x128.5cm
签名:张晓刚 Zhang Xiaogang 1997
出版:
《红与灰:来自中国的8 位前卫艺术家》,斯民艺苑,1997年,P42
《鸿沟》,荷兰Gasunie出版社,2000年,P21
《张晓刚》,萨拉·希尔顿美术馆,2007年,P37
展览:
红与灰:来自中国的8位前卫艺术家,斯民艺苑,新加坡,1997年
鸿沟,Gasunie,格罗宁根,荷兰,2000年
张晓刚,萨拉·希尔顿美术馆,坦佩雷,芬兰,2007年
估价:RMB 10,000,000 - 15,000,000

 

LOT 2026  张晓刚(B.1958)
失忆与记忆系列:男孩
2003年作
布面油画
73x91cm
签名:张晓刚 2003
展览:
艺术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11年
估价:RMB 1,200,000 - 2,200,000

 

LOT 2023  张晓刚(B.1958)
花神(之一)
1986年作
布面油画
50.2x34.7cm
签名:晓刚一九八六年
估价:RMB 700,000 - 900,000

 

LOT 2024  张晓刚(B.1958)
无题(穿红与绿的女孩)
1989年作
纸本油画
48x33.5cm
签名:张晓刚
展览:
中国现代艺术展,中国美术馆,北京,1989年
估价:RMB 700,000 - 900,000

 

NO.2  方力钧

一直以来,方力钧都因其“玩世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而备受瞩目。自1988年以来,其创作的“光头泼皮”形象已经通过无数海内外重要展览与广泛传播而成为我们当代文化中的经典符号。在他的笔下,《2004.1.5》借用象征主义的语言方式,通过画面构图与充满想象力的情景设置,暗示了千禧年之初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焦虑、虚无的精神状态以及特定情景下社会现实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巨大张力。
 

LOT 2035  方力钧(B.1963)
2004.1.5
2004年作
布面油画
80.5x179cm
签名:方力钧 2004.1.5
出版:
《今日中国艺术家 方力钧》,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P272-273
《中国油画家全集:方力钧》,四川美术出版社,P126-127
《像野狗一样生活 1963-2008 方力钧文献档案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图版 & P301
《方力钧》,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P501
《方力钧》,CHARTA,2012年,P124-125
展览:
像野狗一样生活 1963-2008 方力钧文献档案展,台北市立美术馆,台北,2009年
来源:
柏林空白空间
私人收藏
估价:RMB 600,000 - 800,000

 

02、传统与当代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即便在后现的代文语境中,仍有许多艺术家立足于其所属的文化传统,在传承与创新,解构与重塑中建立自身的艺术形式。
 

NO.3  曾梵志

曾梵志是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当之无愧的佼佼者,他的创作始终从切身日常经验出发,以隐喻性和象征性的语言去揭示当代社会中个体的心理现实与困境。在“面具系列”之后,曾梵志以草书与藤蔓为灵感,开创了全新的“乱笔”系列,而人物肖像依然是这一创作阶段中的核心题材。从2005年开始,曾梵志先后创作了少数几件对其具有深远影响的画家肖像,包括佛洛依德、弗朗西斯·培根与安迪·沃霍尔等。在抽象与写实、破坏与重构,现实与心理等诸多矛盾的碰撞与张力中,曾梵志逐渐探索出全新的肖像绘画样式,而此件《无题(培根)》即代表了艺术家该系列最初的探索成果。
 

LOT 2027  曾梵志(B.1964)
无题(培根)
2005年作
布面油画
250.6x170cm
签名:Zeng Fanzhi
估价:RMB 5,800,000 - 8,800,000

 

NO.4  周春芽

周春芽的绘画介于传统与当代、西方与东方、精神与物质间。画家将现实之物转化为符号性的艺术图式,在反复的描摹中体现生命的律动以及内在的意蕴。《瓶花》一作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皴法技巧和抽象绘画的笔触形式,通过颜料在画布上的反复碰撞与交汇,以原始的生命意象抒发出鲜活而自由的诗意情怀,将当代写意花鸟绘画提升至崭新的境界。《三个斗犬》进一步推进了周春芽“绿狗”系列的创作形式,占据画面中心的三只斗犬形成犄角之势,吐舌张嘴,似乎预示着一场新的战斗,在极富动感、迅捷有力的笔触营造下,渲染出强悍的画面氛围及蓬勃的生命力。
 

LOT 2034  周春芽(B.1955)
三个斗犬
2007年作
布面油画
199x248.5cm
签名:2007 周春芽 Zhou Chunya
出版:
《周春芽 绿狗》,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2008年,图版
《周春芽》,东八时区,2010年,P392-393
展览:
周春芽绿狗主题个展,印度尼西亚国家美术馆,雅加达,印度尼西亚,2008年
估价:RMB 5,600,000 - 7,600,000

 

LOT 2033  周春芽(B.1955)
瓶花
1993年作
布面油画
60x72.5cm
签名:1993.周春芽
出版:
《花间记——周春芽绘》,四川美术出版社,2007年,P41
估价:RMB 1,800,000 - 2,800,000

 

NO.5  大卫·萨利

美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大卫·萨利的艺术创作具有高度的多变性与开放性,画家擅长将不同媒介的特性糅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强烈戏剧性的个人风格。《阅读的女孩》融卡通图像、抽象图案和杂糅的美术史风格于一炉,通过复杂的图像结构和精妙的空间安排形成了独特的拼贴样式及全新的视觉体验。
 

LOT 2028  大卫·萨利(B.1952)
阅读的女孩
2004年作
亚麻布油画
170x246cm
展览:
艺术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2009年
来源:
林冠艺术基金会
亚洲私人藏家
估价:RMB 700,000 - 900,000

 

NO.6  王兴伟

王兴伟时常挪用中外艺术史中的经典图像,以写实的风格描绘一种具有文化多重性的主观现实。《无题(打石工)》通过借鉴与重塑传统图像,打破了固有的艺术模式与思维方式,在展现一种无意义的幽默的同时,以绘画的形式与库尔贝进行了超时空对话。在风格多样的表象下,王兴伟始终坚持构建一种智性表达,戏谑中仍然暗藏严肃。他绘画中的现实性,摒弃了日常生活表面的逻辑关系,寻求的是在创作中对现实的审视,通过挪用、夸张、并置等方式打造出一面有着多重切面的棱镜,从而折射出表象之下的真实。
 

LOT 2029  王兴伟(B.1969)
无题(打石工)
2003年作
布面油画
147.5x208cm
签名:WXW03
出版:
《中国》,DAMIANI,2005年,P140
《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P312
《王兴伟》,麦勒画廊,2006 年,图版
《王兴伟》,UCCA,2013年,P160
《东方艺术》,2013年13期,P97
《艺术品鉴》,2022年25期,P140
展览:
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北京;Albright - Knox 美术馆,布法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安德森美术馆,布法罗,美国,2005年
王兴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年
王兴伟在上海 2002-2008,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22年
估价:RMB 8,000,000 - 12,000,000

 

NO.7  岳敏君

在《迷宫——顾闳中》中,岳敏君试图以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挑战西方绘画经典的结构方式和画面语言。画家通过园林高墙将画面进行巧妙分割,呈现出类似迷宫的视觉意象,不仅强调现实与历史的互文关系,还体现出观者在古代绘画与历史文献中畅游思索,使极具古韵的传统形式体现出当代性的人文风貌。
 

LOT 2037  岳敏君(B.1962)
迷宫-顾闳中
2010年作
布面油画
199.5x200cm
签名:Yue minjun 2010
估价:RMB 500,000 - 800,000

 

03、现实与想象

Reality and Imagination
 

NO.8  刘炜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最不拘一格的创新者之一,刘炜一直以其激进、反叛的思维和颠覆性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刘炜的绘画以其标志性的笔触营造出粘稠溃烂的直观感受,在引起观者强烈生理反应的过程中消解了事物的严肃性、秩序性以及表象之美。创作于1996年的《游泳之二》是刘炜绘画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杰作,一方面延续了“革命大家庭”系列中对于社会议题的讨论,同时又引申出九十年代后期的“无题”及人物系列,是研究刘炜绘画实践不可或缺的节点性作品。在此作中,画家一反常规,突出了人物的欲念与挣扎,用奔放不羁的笔触释放出内心涌动的强烈情感,借由单纯而浓郁的色彩对比制造出强烈的视觉张力,在欲望与人性的纠缠中呈现出生命最原始的状态。

 

LOT 2038  刘炜(B.1965)
游泳之二
1996年作
布面油画
100x100cm
签名:刘炜,Liu Wei,1996
出版:
《刘炜》,红桥画廊,2008年,P85
展览:
刘炜,红桥画廊,上海,2008年
来源:
少励画廊,香港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RMB 2,800,000 - 3,800,000

 

NO.9  张恩利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在不断演化、推进的艺术实践中,张恩利不仅是时代的记录者,更是反思者,始终敏锐地洞察着社会发展变迁里那些难以察觉但却真实的人类生活,进而通过其独具个人风格的绘画创作为我们揭示出一种基于日常但又被日常所遮蔽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境遇”。创作于2000年的《吻》是张恩利早期城市人物系列中的精彩杰作,画家通过观察不同身份、角色的人物与具体场景,来表达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持续关注,把源于生活底层的基于深刻人性的社会行为与意识,阴沉而酷烈地容纳进表现主义的语汇中,从而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中的现实语境。另外一幅“日常物”时期创作的《大树》,借由最为朴素的日常之物,唤起观者的记忆与切身经验,并以此为契机引发关于对生活及其真实性的思考,亦为其近年佳作。
 

LOT 2031  张恩利(B.1965)

2000年作
布面油画
147x147cm
签名:ENLI 2000
展览:
从梵高到中国当代艺术,松美术馆,北京,2017-2018年
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

 

LOT 2032  张恩利(B.1965)
大树
2005年作
布面油画
250x200cm
签名:恩利05
估价:RMB 2,200,000 - 3,200,000

 

NO.10  王音

在王音的绘画创作中,对于“语言”本身的分析与改造一直是其最重要的观念线索与实践路径。在创作中,王音引入了大量中国绘画传统中的经典符号和语言形态,以再现的方式来梳理油画这一外来画种传入中国之后所经历的一系列碰撞与流变,进而对自古以来绘画师承中的遗留问题进行反思,由此为当代艺术绘画的语言探索开辟了新的路径。创作于2005年的《熟睡的婴儿》是王音对纯粹语言的实验,画家以历史的眼光继续保留并凸显了绘画本体的价值,并在脱离当代主流的距离感中重建了另一种当代性的表征方式——即当代,绝对仅限于当下,记忆、历史,所有的过往也可以具有当代性。
 

LOT 2030  王音(B.1964)
熟睡的婴儿
2005年作
布面油画
140x180cm
签名:2005 王音
出版:
《王音》,东八时区,2006年,P119
《艺术节点——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品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2006年
《王音》,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东八时区,2009年,P89
《中国当代艺术 现在与未来》,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P171
《王音》,东八时区,2010年,P88-89
《中国当代观念艺术个案形态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P188
展览:
链条·当代艺术展,锐锝画廊,长沙,2006年
湘江北上——谭国斌与当代艺术收藏展,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长沙,2006年
艺术长沙·王音个展,湖南省博物馆,长沙,2007年
王音2009,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09年
估价:RMB 1,600,000 - 2,600,000

 

从这些饱含着岁月之痕的作品中,我们能够真切地体会到每个时代所独有的生存状况及社会境遇。艺术家不仅将这些历史的碎片与瞬间定格于作品中,更以高度个人化的方式对生活、社会乃至自我提出追问与批判,最终在时间的积淀中塑造出记录时代、突破边界,甚至改变艺术史进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