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尚·米榭·巴斯奇亚笔下的舒格·雷·罗宾逊肖像

 書畫     |     来源  佳士得    |    2023-03-27 16:41

尚·米榭·巴斯奇亚(Jean-Michel Basquiat)表示,他把自己的创作题材明确定义为“皇室、英雄主义和街头”。从查利·帕克(Charlie Parker)到乔·路易斯(Joe Lewis),他笔下的许多人物皆代表其经典王冠图型上的三个尖端,即诗人、音乐家或拳击冠军。他的笔触透现热情与力量,并以独特的粗糙原始风格,把他最初接触的涂鸦艺术和率直自由风格完美结合。巴斯奇亚笔下的黑人英雄和烈士,成为其创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11月17日佳士得纽约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即将推出《Sugar Ray Robinson》,这幅巨作由巴斯奇亚于1982年创作,让拳击好手舒格·雷·罗宾逊(Sugar Ray Robinson)跻身艺术家笔下的皇室成员之列。这位拳击手才华横溢,充满传奇色彩,但亦与巴斯奇亚一样,拥有不少人性中真实的缺点。

 

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主管Isabella Lauria表示:“过去15年间,巴斯奇亚的作品不断打破隐喻的界限,让他成为当代几乎公认最出色的黑人画家。在《Sugar Ray Robinson》中,巴斯奇亚向他心目中的英雄致敬。”

 

尚·米榭·巴斯奇亚(1960-1988),《Sugar Ray Robinson》,1982年作。压克力 油画棒 画布。59 78 x 48¼英寸(152.1 x 122.6公分)。估价待询。此作将于11月17日在佳士得纽约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呈献
尚·米榭·巴斯奇亚(1960-1988),《Sugar Ray Robinson》,1982年作
压克力 油画棒 画布。59 7/8 x 48¼英寸(152.1 x 122.6公分)
估价待询
此作将于11月17日在佳士得纽约二十一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中呈献

小沃克·史密斯(Walker Smith Jr.)在1921年出生于底特律, 1935年为参加首场业余比赛而取名为雷·罗宾逊(Ray Robinson)。由于他年纪太小,不符合参赛资格,于是他向朋友借来美国业余体育联合会的证件参赛,自此便没有换过名字。在纽约沃特敦一场业余赛事中,观众席上的一名女士形容罗宾逊的拳击风格“像糖果一样美妙”,于是他便被冠上新的外号——Sugar Ray Robinson。

 

罗宾逊在19岁时成为职业拳手,30岁时已在四个重量级别创下128场胜利纪录,只有两场落败。期间,他曾多次与杰克·拉莫塔(Jake La Motta)交手,马田·史高西斯(Martin Scorsese)于1980年执导的电影《狂牛》,便描绘了二人的激烈较量。

 

罗宾逊获誉为史上最优秀的“同一重量(pound for pound)”拳击手,这个拳击术语特别为罗宾逊而创,在不考虑重量级别的前提下,评价拳手的技术表现。他的成就骄人,成为次中量级世界冠军后,再勇夺中量级世界冠军,更五次卫冕,成为史无前例的壮举。

 

巴斯奇亚笔下的罗宾逊体形庞大,身穿短裤,戴上拳击手套,弓着身子,彷佛随时准备迎接下一场挑战。人物的五官呈现一种接近狂躁的动感,但他却感到自在而强大,体现其作为运动英雄的特质。

 

Isabella Lauria表示:“技术上来说,《Sugar Ray Robinson》凝聚了巴斯奇亚的多种才华,他以近乎狂热的手法使用油画棒和压克力颜料,塑造出丰富层次和立体质感,展现其一贯的原始风格和强有力的手法。”

 

舒格·雷·罗宾逊,照片︰Al FennGetty Images
舒格·雷·罗宾逊,照片︰Al Fenn/Getty Images
舒格·雷·罗宾逊,照片︰Al FennGetty Images
舒格·雷·罗宾逊,照片︰Al Fenn/Getty Images

擂台下的罗宾逊喜欢跳舞和唱歌,过着奢华挥霍的生活,开着一辆亮粉色的凯迪拉克,并开创了现代拳手随从人员的概念。不过,当他于1965年退役时,据说早已花光他在拳击生涯赚取的400万美元。他曾尝试转投表演行业,但以失败告终。当罗宾逊于麦迪逊广场花园获颁巨型奬杯,以表彰他在拳击运动的成就时,他的家中连一张可以摆放奖杯的稳固桌子也没有。

 

这个双刃剑的故事吸引了巴斯奇亚︰罗宾逊是史上最优秀的拳手,但成功也为他带来了庞大的损失。他在镁光灯下成名,但这道亮光也同样摧毁了他。

 

巴斯奇亚的作品刻划擂台上的罗宾逊,他的红色肌肤闪闪发光。画家以火红色绘画罗宾逊的手法绝非偶然,而是为了凸显这位拳手极具爆炸性的故事和他面对的问题。他不但要准备迎接擂台上的对手,更即将要与世界搏斗。

 

除了任职拳手外,罗宾逊也在美国哈林经营一间夜店Sugar Ray’s,迈尔士·戴维斯(Miles Davis)和查利·帕克均在此表演。此外,罗宾逊也全权控制和安排自己的拳击事业。巴斯奇亚笔下的肖像画作中,描绘罗宾逊在击倒对手时的从容,与他精心计划的社会轨迹之间的对立。
 

尚·米榭·巴斯奇亚,纽约,1988年。照片︰Mark SinkGetty Images
尚·米榭·巴斯奇亚,纽约,1988年。照片︰Mark Sink/Getty Images
 

这种乐于漠视惯例的态度,正好吸引了巴斯奇亚的注意,也促使作家威尔·海古德(Wil Haygood)在关于罗宾逊的书中写道,他“绝非一时的热潮”。当罗宾逊投身拳击运动时,这种运动并非主流,但他迫使大家放下偏见,并试图改变大众对黑人创业和在擂台外取得成就的观感。

 

巴斯奇亚于1985年接受罗伯特‧克纳福(Robert Knafo)访问时表示︰“我很有兴趣绘画黑人,这是我大部分作品的主角。”当被问及原因时,他答道︰“我意识到自己从未见过任何绘画黑人的画作。”

 

巴斯奇亚通过画作,把罗宾逊带进一向由白人垄断的画廊和西方绘画传统,提醒观赏者这位拳手不只是一位街头的圣人,更是一位于擂台内外均致力对抗不公的运动精英。

 

Isabella Lauria表示︰“这幅画作的力量澎湃,一触即发。罗宾逊摆出蓄势待发的正面拳击姿势,准备迎战对手,在某种程度上与巴斯奇亚的情况相似。此作堪称艺术家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将这位勇士、斗士及黑人运动员的形象升华为英雄与偶像。”

 

此作既揭示拳手在成功崛起时面对的困境,也展示了他的成就和衰败。此外,作品也体现艺术家对自身成功的焦虑,特别是他以黑人艺术家的身份进入主要由白人主导的纽约艺坛,以及随之而来的考验。巴斯奇亚在自己身上看到罗宾逊的影子︰二人均不受惯例和传统束缚,而是更重视自己的想法。这种个性使二人成为各自领域的巨人,其人生和成就至今仍然对当代文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