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雪涛(1903年12月31日-1982年11月24日)
一、人物简介
王雪涛(1903年12月31日-1982年11月24日),出生于河北成安。原名王庭钧,字晓封,号迟园。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家,其主要绘画作品有《群鸡图》《万紫千红》《百花齐放》《四季花鸟》《报喜图》等,出版有《王雪涛画辑》《王雪涛画谱》《王雪涛的花鸟画》等。
王雪涛于1926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1929年,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31年,与王梦白合作创作作品《鸲鹆梧桐图》,另创作作品《百鸟图卷》等;1940年,创作作品《夜读图》《秀竹秋虫》等。1948年,创作作品《十二属相图》《雪梅鸡觅》《桃花山鸡》等;1951年,与齐白石、陈半丁、于非厂等合作创作作品《普天同庆》;1956年4月,增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1958年,创作作品《牵牛豆花》等;1961年,创作作品《铁线莲》《丽江山花》 ;1965年,创作作品《山茶寒鹊》《藤萝群鸡》;1975年,创作作品《花蝶》《豆花》等;1978年,任北京画院院长;1980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1981年,作品《禽鸟八条幅》参加首届北京画院与日本南画院联展,另创作作品《临风索侣》《墨笔石榴》《紫滕八哥》等 ;1982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二、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
创作时间
|
作品名称
|
作品类型
|
作品规格
|
---|---|---|---|
1930年
|
《猫石图》
|
纸本水墨
|
100.5cm×42cm
|
1941年
|
《家园》
|
设色纸本(镜心)
|
117cm×203.5cm
|
1942年
|
《松鼠葡萄》
|
纸本设色
|
95cm×35cm
|
1946年
|
《甘果供万家》
|
-
|
-
|
1946年
|
《柿实双鸡图》
|
-
|
131.5cm×51cm
|
1946年
|
《群雀百虫图》
|
-
|
-
|
1947年
|
《墨池春满》
|
水墨纸本
|
27.5cmx1927cm
|
1958年
|
《鹤舞》
|
-
|
207cm×364cm
|
1972年
|
《咏梅》
|
-
|
162.5cm×77.5cm
|
1975年
|
《荷塘图》
|
纸本设色
|
129cm×66cm
|
1978年
|
《红梅八哥》
|
设色纸本(镜心)
|
79cm×49cm
|
1978年
|
《百花齐放》
|
-
|
131.3m×56m
|
1979年
|
《菊花黄时蟹正肥》
|
-
|
-
|
-
|
《百花齐放》
|
纸本设色
|
122.5cm×191.5cm
|
-
|
《紫藤白鹇》
|
纸本设色
|
122.5cm×191.5cm
|
-
|
《紫藤双鸡》
|
纸本设色
|
124.5cm×63.5cm
|
-
|
《高歌》
|
纸本设色
|
135cm×56cm
|
-
|
《同栖秋荫》
|
纸本设色
|
96.5cm×56cm
|
-
|
《松鹤》
|
纸本设色
|
135cm×56cm
|
-
|
《咏梅》
|
纸本设色
|
157cm×80cm
|
-
|
《松鹤山茶》
|
纸本设色
|
207cm×364cm
|
专著画集
出版时间
|
文集名称
|
出版社
|
---|---|---|
1977年
|
《王雪涛画集》
|
人民美术出版社
|
1979年
|
《王雪涛画谱》
|
荣宝斋
|
1982年
|
《王雪涛画选》
|
河北美术出版社
|
三、创作特点

王雪涛作品
艺术综述
王雪涛在学习传统的同时借鉴西方对物写生法,笔下的花卉、草虫、禽鸟形多姿,摆脱了既定程式,因此他的花鸟形象结构准确,动态逼真,摆脱了空洞单调的模拟风。他在笔墨勾画的同时,适当强调赋色的明艳。他将艳色与墨色映衬在一起,提高了色彩明度,刻画出大自然的生机和花卉之娇艳。他在布局上的巧于安排,笔法讲究变化,也增加了作品的巧致和丰富性表现。
王雪涛所作题材广泛,构思精巧,形似神俏,清新秀丽,富有笔墨情趣。创作上主张“师法造化而抒己之情,物我一体,学先人为我所用,不断创新”。画法上工写结合,虚实结合。他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气,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他注重写生,尤善于描绘大自然中的小生命,如蝴蝶、螳螂、蝈蝈、天牛、青蛙、蜻蜓、马蜂等,栩栩如生,引人喜爱。他还善用灵巧多变的笔墨,色墨结合,以色助墨、以墨显色,在传统固有色中融入西洋画法讲求的色彩规律,以求整体色彩对比协调,为画面增添韵律。他能准确地把握动态中的花鸟,并且能在情景交融中体现出转瞬即逝的情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雪涛的花鸟画在主题、题材、图式、色彩等方面进行了革新转化。通过长期的观察自然与大量的写生练习,他笔下的花卉、禽鸟、草虫形象更加的丰富多元,突破了传统和流行的既定程式。同时,他在水墨设色的基础上加强了色彩的运用,将西方的色彩规律巧妙的融入到传统花鸟画之中,进而呈现出色彩艳丽、生动鲜活的小写意花鸟画新貌。
艺术蕴意
艺术蕴意
王雪涛的艺术源自于自然、生活,同时也渗入到大众的生活审美之中。他笔下的花鸟画既有对自然生命的真情讴歌,又有时代精神的艺术记录,成为人们所熟知的文化视觉基因,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王雪涛作品
技法特点
王雪涛的画法特点是:用淡墨勾,先勾出来,淡墨当中有色阶,有浓有淡,而且别人画的花瓣,它是椭圆的,而王雪涛是折笔一方,中间有方笔,画好以后用洋红染瓣尖、用草绿提花瓣的根,趁湿的时候,用毛笔蘸白粉,用颤笔勾这个花瓣的筋,就这种画法是他独有的。

王雪涛作品
牡丹画法
王雪涛画牡丹喜欢用洋红调白粉来画,颜色与白粉有一定的融合,花蕊是中黄而不是藤黄,花瓣画得极深入又很有层次;王雪涛画牡丹不仅用洋红,还有一定比例的曙红和胭脂,特别是花瓣的暗面,因此,颜色极其沉稳。更难的是,颜色的叠加保持了一定的厚度;王雪涛勾叶筋更接近于行草书的笔法,不是一勾到底而是笔断意连,点到为止,并且用来“醒线”的复笔很多,显得轻盈活泼,很接近自然中枝叶的状态。

王雪涛作品
禽鸟画法
王雪涛的禽鸟在造型上受清代的华喦和任伯年影响很大,他善于画动态中的鸟类,这要求画家对鸟类的生理结构和运动规律非常了解。在用笔用墨方面,王雪涛画的八哥等禽类很见笔,几笔下去,形就出来了,再用小碎笔小心收拾,形的处理是圆中带方,特别是头、颈、肩、背的衔接关系十分肯定利索。他画的公鸡、鹰、鸭等中型禽鸟,在表现身体时喜欢加入一定的胶,水多时产生出通透而整体的效果。
四、人物评价
“作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术大家,王雪涛不仅笔墨技艺娴熟,而且具有高度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善于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灵动韵味。其笔下的花鸟草虫、生活小景,充满鲜活真切的意趣,使观者感受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的艺术魅力。”(《中国商报》评)
“王雪涛是现代中国卓有成就的花鸟画大师,对中国小写意花鸟绘画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书画网评)
“王雪涛是近现代著名的花鸟画家,既善于描绘花鸟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活泼生动,又精于表现画家的心灵感受和动人想象,且能于情景结合中把握转瞬即逝的机趣,积极表现与时俱进的审美,从而摆脱了明清花鸟画的僵化程式,创造了清新灵妙雅俗共赏的鲜明风格,成为20世纪借古开今、化西为中的卓有影响的花鸟画家。”(《北京商报》评)
“王雪涛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重要的花鸟画家、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中国经济周刊》评)
“王雪涛是在中国传统小写意花鸟画绘画技法改革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绘画大师。”(《北京商报》评)
五、后世纪念
纪念展馆
1987年10月,王雪涛纪念馆在山东济南趵突泉沧园建立。
下篇:冷枚(清代宫廷画家)